英文题名 | |
个人著者 | 陆焱yao
|
团体著者 | |
第一著者单位 | 上海中医学院针灸系
|
第一著者地址 | 上海; 医药高校
|
出处 | 中国针灸.-1992,12(3) .-163~164
|
中文文摘 | 1在躯干、头面部的循行:起于胞中,下与阳明合于前阴。其深行部分特背里上行,脉气
与督脉、膀胱经相合、呈片状分布,其浅行部分,在腹部关元穴、气冲穴浅出一条沿任脉
上行;另四条分别左右并足少阴、足阳明上行,布胸中,后会于咽喉,交贯阴交。另上行
络唇口,在头面部渗灌诸经。2.在下肢部的循行:出胞宫后,脉气下足注入肾即少阴之
分支,浅出气街部,沿大腿内侧下至guo后,再下行于胫骨内侧,与足少阴同行入内踝后?
?内踝后跟骨上缘分出二支,一支入足下,并足少阴经,同时渗灌足三阴经;另一支入
内踝,出循足背,入足大趾间,注诸络温养足胫。参21
|
英文文摘 | |
文献类型 | 历史文献;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
语种 | 中
|
主题词 | 中国/
|
特征词 | 人类
|
医学史 | 医学史,唐朝; 医学史,战国
|
资助类别 | |
主题姓名 | |
剂型 | 针灸学/历史; 冲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经络/
|
关键词 | |
分类号 | R224.1
|
病例数 | |
实验动物品种 | |
中药药理作用 | |
西药药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