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题名 | |
个人著者 | 范郁山, 姚春, 曾绍球
|
团体著者 | |
第一著者单位 | 广西 南宁广西中医学院 530001
|
第一著者地址 | 广西
|
出处 | 中医药学刊.-2004,22(8) 1541-1542
|
中文文摘 | 经络学说的形成,起初可能是以血管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指导,然后加以抽象概括而成。经络大都联系一定的穴位,穴位可说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从针刺的临床过程来看,作用点是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及产生循经感传等现象。综合《内经》的理论,认为在经络理论形成的同时,肯定有一对一的特定的物质结构,那就是血管。由气血通道组成的经络系统和由此引申而成的腧穴理论已经自成体系,渐趋完整和成熟,它们同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象、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运气学说、药物归经等理论保持着高度的和谐统一,而且互相阐释,互根互用地对中医针灸临床发挥着指导作用。
|
英文文摘 | |
文献类型 | 历史文献(PT); 中文摘要
|
语种 | |
主题词 | 《内经》;中医历代典籍;中国;经络实质/生理学;经络学说/历史;经络;血管
|
特征词 | 人类;对比研究
|
医学史 | 医学史,古代 (公元500年以前);医学史,战国 (475-221 B.C.);医学史,秦朝(221-207 B.C);医学史,汉朝(206 B.C -220 A.D)
|
资助类别 | |
主题姓名 | |
剂型 | |
关键词 | 经络;血管;关系
|
分类号 | R2-09; R224; R2; R284
|
病例数 | |
实验动物品种 | |
中药药理作用 | |
西药药理作用 |
2019医学职称考试题库 免费试用>> |
||
85514人已试用 客服咨询:1358813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