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物理论
药物理论
药界风云 研究进展 药学理论
政策法规 药品说明书 中草药图谱
中草药 OTC手册 药物数据
 医学全在线 > 药物理论 > 药学理论 > 中药基础 > 正文
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
来源:医学全在线 医学理论 字体:

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

  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药物的来源,有的是天然产物及其制品,有的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与生化制品。研究各类常用药物的来源、性质和应用的学科,称为药物学。

  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大多称"本草",所载药物主要是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以植物(草类)药占大多数,故名本草。各种本草都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

  国外最早记载药物的著作,如古埃及的"Papyrus"(纸草本),希腊的"De

  Materia Medica"(药物学),俄国的"Tpaвник"(本草全书)等,其性质与我国的本草相当。

  我国中医历来用以治病的药物,概称"中药"。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中药材既是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处煎服,或磨成细粉服用或调敷外用;又是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现今常用中药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绝大多数中药材就是我国历代诸家本草收载的药物。所以中药材是我国几千年来医药宝库中的历史产物。

  "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随着药源普查和对草药的不断研究,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界所应用,或作药材收购,于是有将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

  "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例如采用药用植物的全体(益母草白屈菜)、部分(人参、洋地黄叶)、分泌物或渗出物(苏合香没药),或者采用药用动物的全体(蜈蚣蛤蚧)、部分(鹿茸羊角)、分泌物(蟾酥麝香),经过一定方式的简单加工而得。应用最广的是植物药,一部分是动物药,另少数矿物药。此外,由植物中制取的淀粉、粘液质、挥发油;自植物、动物中制取的油脂、蜡类,以及一些医用敷料如棉、毛和滤材如白垩滑石粉、石棉、白陶土等,也列入生药的范畴。

  关于"生药"一词,从我国明代太医院中规定"凡天下解纳药材,俱贮本院生药库","凡太医院所用药饵,均由……各地解来生药制造";以及清朝太医院及御药房的医事制度中"凡遇内药房取用药材,……俱以生药材交进,由内药房医生切造炮制"的规定看,生药或生药材是在与切造炮制、制成药饵对比的情况下所用的名称,实质上即指药材。

  近代生药名词的应用,来源于日本学者将德文Pharmakognosie译称为"生药学",将生药学所研究的"Drogen"译称为"生药"。我国医药院校于本世纪20年代开始设立生药学课程,生药一词在医药教育、科研机构遂渐流行。

  如上所述,生药就是药材,大多数生药都是我国历代本草收载的药物。稍有不同的是

  ,生药还包括本草未有记载、中医不常应用而为西医所用的天然药物(如洋地黄叶、麦角);在国外生药一般不包括矿物药。此外,在中医药界和药政管理、企业外贸、宣传部门以及一些文件中,一直沿用中药、中药材或药材这些传统名称。

  从广义而言,中药材、草药或生药,都是来自自然界的天然药物。随着现代医药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天然药物的被普遍使用,以及我国生药包含有矿物药,中药、草药、中草药、中药材、药材、生药的涵义有时较难明确区分。在生药学教材中,上述名词都将随习惯适当应用。

  生药学(Pharmakognosie, Pharmacognosy)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Pharmakognosie"一词,自1815年德人C.A. Seydler发表"Analecta Pharmacognostica"一文而得名。此词由希腊字Φαριακογ(Pharmakon)和"Yυωδls"(gnosis)合成,前者意为"药物",后者为"知识",就字义讲,为药物的知识。当时所谓药物均指生药而言。关于生药学的定义,从Pharmakognosie成为学科的发展历史看,一般认为19世纪初叶德国学者T.W. Martius是这门学科的先驱者,Martius于1832年出版了"Grundriss der Pharmakognosie des Pflanzenreiches(植物界的生药学基础),正式使用Pharmakognosie这一学科名称。Martius认为生药学是商品学的一部分,就得自自然界的药物,研究其基源和品质,试验其纯度,以发现其混杂物或伪品的学问。至于中文"生药学"一词,见于1880年日本学者大井玄洞译著生药学,此系德文Pharmakognosie的日译,书中谓凡宇宙直接采取之药物,具有其天然之形状者或因机械的制法变换其形貌而贩卖者,皆谓之生药,而讲求此等科学者,谓之生药学。日本学者下山顺一郎1890年所著生药学的序言中说生药学是论述供医疗目的天然产物的学问。我国学者赵燏黄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时带回生药学一词,其与徐伯鋆合编的《现代本草生药学》(1933)著作中谓"利用自然界生产物,截取其生产物之有效部分,备用于治疗方面者曰药材。研究药材上各方面应用之学理,实验而成一种之独立科学,曰生药学。换言之,所谓生药学者,"系应用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及其自然科学之知识,以解决药材之适当问题为原则,复记载药化学及药理学的研究,参证而应用之也。"美国学者H.W. youngken所著《Text-Book of Pharmacognosy》(1943年5版)认为生药学是论述植物和动物来源的生药和其他经济材料的历史、生产、商业、采收、拣选、鉴定、评价、贮存及用途的科学。60年代以来,我国生药学教材续有出版。李承祜著《生药学》(1952)谓:研究各种生药的来源、形态、性状、组织、成分、鉴别、应用及其他各项的科学,名曰生药学。徐国钧、赵守训著《生药学》(1958)谓:利用植物学、化学、药理学等科学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形态、性状、组织、成分、效用和栽培、采制、贮藏的学问,即为生药学。楼之岑主编《生药学》(1965)谓:生药学是利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生药的来源、生产、化学成分和分析鉴定的一门科学。综上所述,结合我国教学研究实践,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自60年代至晚近,国际上对生药学科的研讨范围,有了较大的扩展。例如研究对象方面,包括由药用植物或药用动物分离得的有效成分纯品、抗生素、激素、酶,并涉及致幻、致过敏、致畸胎等有毒植物,以及农业杀虫剂、除莠剂等;在培育方面,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细胞组织培养、遗传育种和突变品系;在化学成分方面,包括现代分析技术,基础代谢途径及次生代谢产物的起源,微生物转化及在植物中的异常合成,比较植物化学中有关化学成分作为分类学特征,一般代谢产物的次生变异,代谢物的积累,遗传学中的多倍体、化学种;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重视海洋药物生物的研究,并有海洋生药学(Marine Pharmacognosy)这一分支,以及有关生化药效、药效药理评价的临床生药学。生药学科已逐步扩展到应用植物化学、植物化学分类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学科知识来研讨天然药物的来源、分类、资源开发、生产、品质评价、生物合成、药效药理、毒性等内容。

  从生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结合我国中药材研究情况、实际用药现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近期内生药学科的研究重点,在于:

  1、加强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的研究

  中药材是生产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因此,保证中药材质量是保证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的关键和基础。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是中药复方药物标准化研究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目前中药材大多缺乏科学的质量标准,少部分虽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也未能切实地、全面地反映其临床功效。加之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态性、微量性、不稳定性,致使质量标准化研究进展缓慢,水平也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国中药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明确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使之达到科学化、标准化,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2、绿色中药材生产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中药材(Green crude drug)必须保证是无污染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应在十分安全的范围内,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稳定、可靠,并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加以控制。

  在21世纪,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将共同携手对环境精心的保护,更加关心各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首脑共同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发表了《21世纪议程》。这两个纲领性文件呼吁:各国应在保护环境和生态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并强调这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发展、全球均应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中药材特别是野生药材,由于受到价格和市场的影响,常易招致资源产生毁灭性的破坏,例如冬虫夏草、蛤士蟆、山乌(颅通定的原料)、苁蓉等资源数量均已急剧下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收录76种动植物药材。因此必须积极采取引种、栽培、种质保存、宏观调控等一系列挽救、研究及合理利用等综合措施。

  3、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现代中药是指来源于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实践、依靠现代先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遵循严格的规范指标,如《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规定》(简称GLP),《药品临床质量管理规定》(GCP)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GMP)等所研制出的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种新型中药,科技含量高,具有"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以及"三便"(便于贮存、携带及服用)等特点,符合并达到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对产品的指标和要求,因而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在国际广泛流通。

  选择那些在调整人体机能和西医难治的常见病方面具有明显疗效的单味中药或复方、制剂,如抗衰老、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更年期综合征、老年痴呆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艾滋病及其它病毒性疾病等。研制的现代中药应充分发挥中药复方的多靶点、多层次、对机体整体治疗的优势,并注意采用现代的制剂工艺和新的剂型。

  4、生物技术在生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21世纪有迅猛发展的生物技术也必然会深入到生药学领域。首先,生物技术可以在保存和繁殖珍稀濒危的药用动、植物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其次,生物技术和基因重组可以在培育常用中药的优良品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当搞清了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以后,可以培育出优质、抗病力强、产量高的新品种,不断提高中药材的质量。

  最后,生物技术还能对中药品种进行更深入和客观的鉴定研究,可选择合适的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如RFLP(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DNA测序等方法,根据DNA分子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在中药属、种、亚种、居群或个体水平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鉴别。

  5、中药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21世纪飞速发展的信息系统,将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条件。首先将进一步完善各种专属性的数据库,如中药有效成分数据库,中药药理及毒理数据库,中药复方数据库,中药临床效果数据库,国外重要值物药数据库等等,并进一步网络化和高速公路化。同时还要依靠人工智能从浩若烟海、杂混无序的中药信息资源中开发和挖掘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来。

  其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中药现代化的各种知识将得到广泛的传播。例如可以把中医防治疾病的经验和知识、中药防治疾病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各种专家系统和软件普及到每家每户。这样,中药保障人民健康的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人民的健康水平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作为我国药学教育的一门专业课程,生药学的教学内容着重介绍应用现代生药学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围绕生药及其制剂的质量、中药新药及新资源开发进行讲授。

  通过生药学的教学,使能对开发利用我国天然药物资源,发展生产,提高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开展生药学研究打好基础,以期为振兴中药事业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
生药表按中医功效分类法
生药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我国生药学的研究进展
中药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生药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