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断
1.病原诊断
⑴ 粪便检查 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滋养体,经碘液染色涂片检查包囊,也可用甲醛乙醚沉淀或硫酸锌浓集法检查包囊。通常在成形粪便中检查包囊,而在水样稀薄的粪便中查找滋养体。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时以隔天粪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为宜。
⑵ 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 粪便多次阴性者可用此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⑶ 肠检胶囊法 让受检者吞下装有尼龙线的胶囊,线的游离端留于口外,胶囊溶解后,尼龙线松开伸展,3~4小时后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滋养体粘附于尼龙线上,然后慢慢地拉出尼龙线,刮取附着物镜检。
2.免疫诊断 有多种方法。
五、流行与防治
分布 呈世界性,在前苏联特别严重,美国也接近于流行,发展中国家感染人数约为2.5亿。我国分布也很广泛,各地感染率0.48%~10%之间,儿童高于成人,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防治
1. 传染源:为粪便内含有包囊的带虫者或患者。
2. 传播途径:人饮用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蝇、蟑螂等昆虫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3. 防治原则:
(1)治疗常用药物有灭滴灵、丙硫咪唑、氯硝唑等;吡喹酮60mg/kg连服2天也有效。
(2)彻底治愈病人、带虫者,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保护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3)旅游者、男性同性恋者、胃切除病人、胃酸缺乏及免疫功能缺陷者易受感染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