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正文
甘油三酯代谢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3 字体:

 

  (三)不同组织甘油三酯合成特点

  不同的组织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各有特点,下面主要讨论肝脏、脂肪组织和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甘油三酯的特点。

  1.肝脏 肝脏可利用糖、甘油和脂肪酸作原料,通过磷脂酸途径合成甘油三酯。脂肪酸的来源有脂动员来的脂肪酸,由糖和氨基酸转变生成的脂肪酸和食物中来的外源性脂肪酸(食物中脂肪消化吸收后经血入肝的中短链脂肪酸,乳糜微粒残余颗粒中脂肪分解生成的脂肪酸)。

  肝细胞含脂类物质约4-7%,其中甘油三酯约占1/2,甘油三酯含量过高会引起脂肪肝,正常情况下,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和磷脂、胆固醇、载脂蛋白一起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入血。若磷脂合成障碍或载脂蛋白合成障碍就会影响甘油三酯转运出肝,引起脂肪肝。另外,若进入肝脏的脂肪酸过多,合成甘油三酯的量超过了合成载脂蛋白的能力,也可引起脂肪肝。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2.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甘油三酯的合成与肝脏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是脂肪组织不能利用甘油,只能利用糖分解提供的α-磷酸甘油;脂肪组织能大量储存甘油三酯。

  3.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甘油三酯有两条途径。在进餐后,食物中的甘油三酯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吸收后经甘油酯途径合成甘油三酯。这些甘油三酯参与乳糜微粒的组成。这一途径是小肠粘膜甘油三酯合成的主要特点。而在饥饿情况下,小肠粘膜也能利用糖、甘油和脂肪酸作原料,经磷脂酸途径合成甘油三酯,这一部分甘油三酯参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组成。此时的合成原料和过程又类似于肝脏。

  这三种组织中甘油三酯合成的特点可总结如下表。

表5-5 不同组织中甘油三酯合成的特点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主要合成途径   进餐后 空腹 肝脏 脂肪组织
    甘油-酯途径 磷脂酸途径 磷脂酸途径 磷脂酸途径
a-磷酸甘油的来源
  甘油
主要中间产物   甘油二酯 磷脂酸 磷脂酸 磷脂酸
甘油三酯可否贮存  
动员或分泌形式   乳摩微粒 极低密度脂度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 FFA+甘油
生理功能   合成外源性TC 合成内源性TC 合成内源性TC 贮存甘油三酯

  有关甘油三酯合成代谢的调节目前了解甚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实验动物血中脂肪、脂肪酸、甘油酯、胆固醇
15-7 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