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医学概论 > 正文
寄生虫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3 字体:

  在自然界,每种寄生虫是以种群(popu1ation)的形式存在的,包括寄生虫生活史各期群体的总和。种群的延续是寄生虫在自然界得以存在的前提,而延续又必须以一定的种群数量为基础。寄生虫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例如原虫的无性增殖,蠕虫的产卵或产幼虫。但是,由于外界多种因素的制约,寄生虫能够完成生活史中下一阶段或各个阶段的发育而又能进入新的宿主的机会是很少的;而它的生殖能力却是对这种现象的补偿。

  寄生虫种群的延续,或者说寄生虫在宿主之间的传播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或影响。

  在生活史为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从宿主排出的发育期可能已具传染性(或称感染期),即可进入新宿主;或者尚须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始可在新宿主体内继续发育。

  在生活史为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从宿主排出的发育期或者对中间宿主已具传染性,或者尚须发育始能进入中间宿主;如果需要第二中间宿主,寄生虫同样要发育到能在其体内生活的阶段,才能进入宿主体内。

  上述寄生虫的宿主转换,其在外界生活或发育将受生物因素,例如中间宿主的有无,和自然因素,例如气温、湿度、雨量等的影响。而在人体感染寄生虫,其行为(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生活或生产环境被寄主虫污染的情况,群众的经济文化水平以及政府对寄生虫病防治重视的程度则是制约寄生虫传播的重要社会因素。

  与其它传染病类似,寄生虫的传播也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感染方式、易感人群这些环节。人体寄生虫的传染源可以是人或人和动物,其体内存在寄生虫的,可以进入生活史中下一个宿主又能继续发育的发育期,例如疟原虫的成熟配子体(gametocyte),丝虫的微丝蚴(microfilaria),许多蠕虫的受精卵或含幼虫卵。从广义来说,那些有寄生虫感染期存在的环境,例如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有蛔虫感染性虫卵的土壤,也可视作传染源。寄生虫通常经过食物,水,土壤,接触等途径传播:而寄生虫进入人体则有经口,经肤,昆虫媒介,人体之间的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皆因虫种而有异同。关于易感人群,主要与人群对具体寄生虫的感染经历有关,即是否具有完全的或不完全的免疫力。所有未曾感染过的人,对人体寄生虫一般是易感的,除了某些遗传的原因,如西非黑人因红细胞膜上无Duffy血型抗原,因而不感染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人群的易感性差异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免疫的、行为的)。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传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寄生虫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分布较温带和寒带为广,且虫种众多,并具有分布的地方性和传播的季节性等特点。至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同种寄生虫在人和动物寄生)是指在脊推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在人迹罕见的荒野地区,这类寄生虫可以一直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人偶然进入该地区时,则可从脊椎动物通过一定途径传播给人。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种地区可称为自然疫源地。在人群居住或生产活动的地区,也可存在人兽共患寄生虫。这类寄生虫在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例如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以及牛等动物。这类地区可称为继发性自然疫源地。在防治日本血吸虫病工作中,病人和病牛都作为治防对象,以清除传染源。

相关文章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
脑囊虫病(cysticercosis cerebri)
血吸虫病(Schisosomiasis)
绦虫病(Teniasis)
161-4 肠外原虫:非洲锥虫病(非洲睡眠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