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真菌性败血症常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往往发生在原有细菌感染经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故发生时间较晚。总的说来,其临床表现酷似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败血症。病人突然发生寒战、高热(39.0~40℃),一般情况迅速恶化,出现神志淡漠、嗜睡、血压下降和休克。少数病人尚有消化道出血。大多数病人的周围血有白血病样反应,出现晚幼粒细胞和中幼细胞,白细胞计数在25×109L。
诊断根据在原发感染灶的基础上出现典型的败血症或脓血症的临床表现,一般即可初步出诊断。并可根据原发感染灶的性质和一些特征性症状来判断是哪一类型的败血症,例如早期即有紫绀、低血压、腹胀、少尿等,往往提示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败血症或真菌性败血症。但在原发病灶隐蔽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时,诊断有时可发生困难或延误。因此,对一些临床表现如畏寒、发热、贫血、脉搏细速、低血压、腹胀、粘膜皮肤瘀血点、神志改变等,不能用原发病来解释时,即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和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败血症。
对临床诊断为败血症或怀疑为败血症的病人,应作血和脓液的细菌培养检查。如果所得的细菌相同,则诊断可以确立。但很多病人的在发生败血症前已接受抗菌药物的治疗,往往影响到血液细菌培养的结果,对致一次培养很可能得不到阳性结果。故应在一天内连续数次抽血作细菌培养,抽血时间最好选择在预计发生寒战、发热前,可以提高阳性率。必要时,可抽骨髓作细胞培养。对临床表现极似败血症而血液细胞培养多次阴性者,尚应考虑厌氧菌或真菌性败血症的可能。对怀疑有厌氧菌败血症者,可抽血作厌氧性培养。对疑有真菌性败血症者,可作尿和血液真菌检查和培养,并作眼底底检查。在真菌性败血症,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上常有小的、白色发亮的圆形隆起。
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与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鉴别见表12-1。
表12-1 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与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败血症的鉴别
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败血症 |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败血症 | |
主要致病菌(毒素) | 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 |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内毒素) |
常见原发病 | 痈、急性蜂窝织炎、骨与关节化脓症、大面积烧伤感染 | 胆道、尿路、肠道感染、大面积烧伤感染 |
寒战 | 少见 | 多见 |
热型 | 稽留热或驰张热 | 间歇热,严重时体温低于正常 |
皮疹 | 多见 | 少见 |
谵妄、昏迷 | 多见 | 少见 |
四肢厥冷、紫绀 | 少见 | 多见 |
少尿或无尿 | 不明显 | 明显 |
感染性休克 | 发生晚,持续短,血压下降慢 | 发生早,持续长 |
转移性脓肿 | 多见 | 少见 |
并发心肌炎 | 多见 | 少见 |
预防及时处理一切损伤,以免发生感染。化脓性感染及已感染的伤口应积极治疗。临床诊疗操作及手术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勿滥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此外,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亦很重要。
治疗 主要是提高病人全身抵抗力和消灭细菌。
1.局部感染病灶的处理及早处理原发感染灶。伤口内坏死或明显挫伤的组织要尽量切除;异物要除去;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急性腹膜炎手术处理时,尽可能去除病灶。不能控制其发展的坏疽肢体就迅速截除。留置体内的导管要拔除。
2.抗生素的使用应早期、大剂量地使用抗生素。不要等待培养结果。可先根据原发感染灶的性质选用估计有效的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细菌培养阳性者,要及时作抗生素敏感试验,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对真菌性败血症,应尽可能停止原用的广谱抗生素或换用对原来化脓性感染有效的窄谱抗生素,并开始全身应用抗真菌的药物。
3.提高全身抵抗力严重病人应反复,多次输鲜血,每日或隔日200ml;纠正水和电解代谢失调;给予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C。
4.对症处理高热者用药物或物理降温,在严重病人,可用人工冬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但应注意人工冬眠对血压有影响,面激素只有在使用大剂量抗生素下才能使用,以免感染扩散。发生休克时,则应积极和迅速地进行抗休克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