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每天服用维生素D1000μg(4万IU)可在1~4个月内产生中毒,而少至每天服用75μg(3000IU)要若干年才产生中毒。连续数月每天2500μg(10万IU)的成人也发现有毒性作用。中毒症状发生时,血清钙水平高达12~16mg/dl(3~4mmol/L);正常水平为8.5~10.5mg/dl(2.12~2.62mmol/L)是很常见的。所有接受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的病人应该经常测定血清钙(开始时每周测定1次,以后每月1次)。
初期症状为厌食,恶心和呕吐,继而出现尿频,烦渴,乏力,神经过敏和瘙痒。肾功能受到损害,出现尿比重降低,蛋白尿,管型及氮血症。可出现转移性钙化作用,特别是在肾内。维生素D中毒时,血浆25-羟维生素D3 浓度上升高达15倍,而1,25-二羟维生素D3 水平通常在正常范围内。
维生素D摄入过多的既往史在鉴别此病与所有其他血钙过多状态具有关键作用。维生素D中毒常发生在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期间以及被错误指点而使用大剂量维生素者。在英国,所谓伴有生长障碍的婴儿期高钙血症,可见于每天维生素D摄入量为50~75μg(2000~3000IU)者。Williams综合征包括婴儿期一过性血钙过多,并伴有主动脉瓣上部狭窄,智力延缓和娃娃脸三联征。血钙过多期间,血浆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为正常时的8~10倍。大多数病例是由于未被识别的维生素D代谢缺陷引起,而不是摄入过多所致。
1,25-二羟维生素D3的效力超过维生素D3100倍,当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时必须密切注意长期治疗的可能毒性作用。
治疗包括停用维生素D,提供低钙膳食,保持尿液酸性以及使用皮质类固醇。如果发生肾脏损害或转移性钙化,那就可能不可逆转。利尿药和强行补液都是无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