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心房内固定的大折返环引起的快速规则的心房律。
心房扑动(以下称房扑)较AF少得多,但其血流动力学结果和处理与之相类似。它是由右房下侧壁长达数厘米的大折返环引起。
症状,体征和诊断
症状主要取决于心室率的多少。如心室率中等(<120次/分)且规则(如稳定于2:1房室传导),可能无症状,心室率快和房室传导不等可致心悸且影响心排出量而产生眩晕和昏厥(特别是1:1传导时)。仔细观察颈静脉搏动可显示搏动波。但诊断通常需根据ECG典型的扑动波;有时像分离的P波或出现典型的锯齿样波。QRS通常正常。心房率250~350次/分(图205-5),心室率根据房室结传导,但一般为150~220次/分。房室传导可一致(2:1,4:1罕见3:1,5:1)或呈不等比传导。颈动脉窦按摩通常增加房室阻滞且使ECG异常更为清楚。同样,腺苷使房性心律失常更显露,但不能终止它。
治疗
药物治疗能减慢心室率但难以重建窦性心率。地高辛,维拉帕米和β-阻滞剂通过阻滞房室结传导起治疗作用。
地高辛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即使静脉注射,起效也慢,地高辛通常能减慢心室率,仅偶尔重建窦率。Na通道阻滞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氟卡尼)可去除房扑。但这些药物在尚未去除房扑时不能控制房室结的传导(以致心室率很快)。所有Ⅰ类药物如单独使用(特别是丙吡胺,可能由于其抗胆碱能作用)可能减慢扑动速率,使房室阻滞消失而形成1:1传导而加重症状。因而如需应用Ⅰ类药物,最好先治以地高辛。
异搏定作用较地高辛快,但有致低血压的危险;很少单独应用于控制心室率,而且即使在同一病人其药代动力学也多变异,治疗效果不稳定。β-阻滞剂用作辅助治疗,常与地高辛合用以控制心率。ibutilide静注可终止60%左右的房扑,但有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危险。
如出现1:1传导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快速心室率(>220次/分,但临界心率决定于心功能),有指征立即电击复律。在不很危重的情况下,低能量(50瓦秒)选择性电复律或顺序刺激较药物治疗更易恢复窦率。
对药物未能奏效的顽固性房扑射频消融是重要的进展。在冠状窦开口附近作一线状RF消融灶以干扰其传导。成功率达85%。部分病人在术后发展为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