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损害指因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的对环境高温的轻度至重度反应。
暴露于环境高温而无有效的热散失可导致中暑痉挛,中暑或中暑衰竭。急性(如强烈用力3~4小时)或长期(10~12日)暴露于高温并过多出汗而又得不到液体摄入的代偿,可导致脱水,钠和钾的缺失及低血容量。伴发的呕吐和腹泻又可促进液体的丧失。蒸发是最重要的散热源,但它取决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高时散热效果差。因此高的环境湿度(可降低出汗的冷效应)和长期强力活动(增加肌肉的产热)可增加高温损害的危险性。年龄,肥胖,慢性酒精中毒,虚弱和很多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药物,吩噻嗪类,很多治疗精神病的药物,酒精,可卡因)可增加对高温损害,特别是中暑的易感性。中暑和中暑衰竭均发生于热而湿的环境,但两者是明显不同的疾病(表279-1)。
预防
应用普通常识是最好的预防办法,避免在高温环境或通风不足的空间进行强体力活动,不要穿厚的绝缘衣。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的强体力劳动,应经常饮用盐水饮料(接近等渗的)以补足丧失的液体和电解质(在高温干燥的环境常不知不觉丧失),穿开孔的衣服或应用风扇有利于蒸发,蒸发有助皮肤保持凉爽。口渴表明有脱水,强体力活动时不管是否口渴应每小时饮水。盐片剂比含盐饮料或含盐食品差,若无大量液体耗失,不该应用。若长时间暴露于高温,则有钾,镁和钙缺失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