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专科诊疗 > 传染科疾病 > 正文
伤寒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概述:

病因和发病 由伤寒杆菌及副伤寒甲、乙、丙四种沙门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伤寒杆菌发病率较高,副伤寒甲次之。伤寒与副伤寒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很相似,难以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及血清学来区别之。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含伤寒杆菌的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可以造成流行。细菌经口进入人体,部分未被胃酸杀死者进入小肠,在肠粘膜和肠系膜淋巴结内生长繁殖。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及其毒素经淋巴管侵入血循环,引起第一次短暂的菌血症,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其后细菌被肝、脾、骨髓、淋巴结内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并在其内繁殖后再次侵入血循环,造成第二次较长的菌血症。此时临床中毒症状加重,大量伤寒杆菌随胆汁排至小肠,又可再进入肠淋巴组织形成肝肠循环。肠壁淋巴组织病变加重,可发生溃疡、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

症状表现:

潜伏期7~14天,症状可分四期①初期:起病缓慢,主要有发热头痛、乏力、体温逐渐升高,可见玫瑰疹,脾大和相对缓脉。②极期:在发病第2周体温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有神志淡漠、听力减退、嗜睡或谵妄,检查舌苔厚腻、腹胀、肝脾肿大,和相对缓脉。③缓解期:为病程第3~4周,少数中毒症状重,继续高热,出现肠出血或肠穿孔。大部分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症状好转。④恢复期:体温正常,出汗多,食欲亦渐好转。目前我国伤寒常不典型,临床表现中毒症状轻,相对缓脉和玫瑰疹亦少见,可能和病初期用抗生素有关。伤寒有复发和再燃,复发是指体温恢复正常后,潜伏在体内的伤寒杆菌,再次繁殖而发病。复发的原因不太清楚,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不正常有关。再燃是指体温下降但未达正常而又上升者。伤寒还可引起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或脱髓鞘脑病、免疫复合性肾炎等。

诊断依据:

典型的伤寒诊断不难,但对一些不典型或轻型伤寒有时需依赖血清学及血培养结果帮助诊断。

治疗:

除了一般支持疗法包括降温、镇痉和输液外,抗生素方面首选仍为氯霉素1~1.5g/d,分次静脉滴注,体温正常后减量,疗程10天左右。如白细胞过低的病人可选用氨苄青霉素4~6g/d,分次静脉滴注。亦可口服TMPco及氨基糖甙类如庆大或丁胺卡那肌注,其他的氮脒青霉素0.4g,3次/d口服,氟哌酸0.2~0.4g,3次/d口服。带菌者可用口服TMPco,羟氨苄青霉素或氟哌酸等治疗之。

预防常识:

病人的粪便要用20%漂白粉消毒处理后再倒入化粪池。接触病人后要注意双手的消毒,可在0.2%过氧乙酸中浸泡1min。对从事饮食行业人员要定期作粪便培养,以早期检出带菌者。对外出旅行或去有伤寒发病的疫区,最好接种疫苗3次(0.5,1.0,1.0ml皮下),每次间隔7~10天,以后每隔2~3年加强一次。

相关文章
159-3 鼠型(地方性)斑疹伤寒(鼠蚤斑疹伤寒
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159-2 流行性斑疹伤寒(欧洲的,经典的或虱传
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nontyphoidal salmon
伤寒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