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四肢骨折:
一、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5~12岁小儿。伸直型多见,多由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向上传导引起。表现特点:肘部畸形,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可合并正中、桡或尺神经损伤;肱动脉损伤或受压可引起前臂肌缺血,出现剧痛、苍白、发凉、麻木、被动伸指疼痛及桡动脉搏动消失,如不及时处理,以后出现缺血性肌痉挛。治疗:1.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较常见。2.持续鹰嘴牵引,用于肿痛严重者,可牵引3-5日后,再手法复位。3.手术治疗,用于手法复位失败或由血管受压者,可行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
二、尺桡骨干双骨折:较多见,青少年占多数。因致伤暴力不同,使两骨骨折线平面和畸形程度有所差异。表现特点:以旋转活动障碍明显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med126.com,有畸形、骨擦音及反常活动;可合并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1.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2.手术治疗,用于难以手法复位或不稳定的双骨折,可行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或髓内针内固定。
三、Colles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下端3厘米以内的伸直型骨折,见于中老年有辜质疏松者。由于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暴力向上传导引起。表现特点:典型的Colles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med126.com,侧面观呈“餐叉”样畸形,正面观呈“枪刺刀”畸形。治疗: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四、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由于跌倒时下肢遭受扭转暴力引起。头下型和经颈型,由于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大多中断。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底型,因骨折端血运良好,骨折较易愈合。表现特点:患肢有缩短、外旋,大转子明显突出,患髋压痛,轴位扣击时有震痛,但嵌插骨折病人仍能行走。病人年龄较大,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病人等并发症。治疗1.持续皮牵引:用于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骨折。2.手法复位内固定:用于内收骨折或有移位骨折及青少年骨折,即在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用3-4根螺纹钉作低角插入固定。3.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年龄在60以上,头下型骨折有明显移位的或旋转者。
五、股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多由强大的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表现特点:1;畸形:上1/3骨折,近折端屈曲、外旋、外展,远折端向上、向后、向内移位;中1/3骨折,骨折端移位视暴力方向而异;下1/3骨折,远折端向后移位,近折端内收向前移位,可合并股动脉或坐骨神经损伤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med126.com。2.出血量可达500-1000毫升,容易发生休克。治疗:1.牵引治疗:3岁以内小儿,用垂直悬吊皮牵引;成人使用骨牵引;2.手术治疗:用于非手术治疗失败、伴有多发性损伤或血管神经损伤、不宜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或病理性骨折者,可采用切开复位,钢板或髓内针固定。
六、胫腓骨干骨折:常见,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多由直接暴力引起,以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易形成开放性骨折。表现特点:有反常活动和畸形。并发症:1.胫骨上1/3骨折,下骨折端向上移位,可压迫股动脉,可造成小腿缺血或坏疽;中1/3骨折,可致骨筋膜室综合征;下1/3骨折,血运差,可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2.腓骨颈骨折,可合并腓总神经损伤。治疗:1.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用于稳定性横骨折或短斜骨折;2.跟骨牵引:用于斜形、螺旋形或轻度粉碎性骨折,牵引5周后,再改外固定;3.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
相关链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