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护士资格证儿科护理:小儿体格生长
1.体重
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系统与体液质量的总和, 最能显示小儿的营养状况 , 是衡量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 , 也是决定临床补液量和给药量的重要依据 。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约为 3kg , 前半年每月平均增长 600 ~ 800g , 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 300 ~ 400g 。 一般 3 ~ 5 个月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 2 倍(6kg ) , 1 岁时达 3 倍(9kg ) , 2 岁时达 4 倍(12kg ) , 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小儿体重 。
1 ~ 6 个月 :体重(kg) = 出生体重(kg ) + 月龄 × 0 .7(kg )
7 ~ 12 个月 :体重(kg) = 出生体重(kg ) + 6 × 0 .7(kg ) + (月龄 - 6) × 0 .4(kg )
2 岁 ~ 12 岁:体重(kg) = (年龄-2) × 2(kg) + 12(kg,2 岁时体重)= 年龄 × 2(kg ) + 8(kg )
12 岁以后为青春发育阶段 , 不能再按以上公式推算 。 当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小儿正常标准的 20% 或低于标准的 15% 时 , 应注意有无疾病存在 。
2.身长(高)
身长(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 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 3 岁以下小儿采用卧位测量 ,称身长 ; 3 岁以后立位测量,称身高 。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 50cm , 1 周岁时为 75cm , 2 周岁时为 85cm 。 2 ~ 12 岁小儿身长(高) , 可按下列公式粗略推算 :身长(高)(cm) = 年龄 × 7 + 70(cm)
12 岁后小儿进入青春期 , 不能用此公式计算 。 低于正常身长平均数的 30% 以上 , 则为异常 。
临床上需要分别测量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和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 , 以检查其比例关系 。 新生儿上部量大于下部量 , 中点在脐上 ; 2 岁时中点在脐下 ; 6 岁时中点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 , 12 岁时 , 上下部量相等 , 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 。
3.头颅
(1) 头围 :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 头围大小反映脑 、颅骨的发育程度 。 正常新生儿头围平均约为 34cm , 儿童保健工作中监测头围 , 以生后头 2 年最重要 。 头围过小多见于小头畸形 、脑发育不全 ; 头围过大时应注意有无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等 。
(2) 囟门 :前囟出生时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约 1.5 ~ 2.0cm , 至 1 ~ 1.5 岁时闭合 。 后囟出生时已闭合或很小 , 一般至生后 6 ~ 8 周闭合 。 颅骨缝在出生时尚分离 , 至 3 ~ 4 个月时闭合 。 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 ; 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 、呆小病 ; 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 , 而前囟凹陷则常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患儿 。
4.胸围
反映胸廓 、胸背肌肉 、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 1 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 ; 1 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 其差数(cm)约等于小儿岁数减 1 。
5.牙齿
一般于 6 个月(4 ~ 10 个月)左右开始出乳牙 www.med126.com, 2 ~ 2.5 岁出齐 , 乳牙共 20颗 。 2 岁以内小儿的乳牙数目约等于月龄减 4 ~ 6 。 6 岁左右开始出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 , 7 ~ 8 岁后乳牙按长出的先后次序逐个脱落 , 代以恒牙 。 12 岁左右出现第二磨牙 , 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 。 恒牙共 32 个 , 一般于 20 ~ 30 岁出齐 。
6.骨化中心
腕部骨化中心共 10 个 , 小儿 10 岁时出齐 , 故 1 ~ 9 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加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