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级护师生理学辅导知识:突触
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冲动的传递往往要通过两个以上的神经元。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比冲动在一个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复杂得多。 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冲动的传递往往要通过两个以上的神经元。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比冲动在一个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复杂得多。就传递方式而言,大体可分为化学性突触,缝隙连接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等三种,其中以化学性突触方式最普遍、最重要。
(一)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少部分是不需要神经递质的。它的特点是两层膜的距离很近,只有2nm,并且在两层膜之间有一些桥状结构。冲动可以直接由一个神经元以电传递性质传给下一个神经元。因此,也将这种传递方式称为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此外,这种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即可由上一个神经元传给下一个神经元,也可由下一个神经元传给上一个神经元。它的传递速度比化学性突触快得多。由于传递速度快,有人认为这种传递的意义在于使很多神经元产生同步化的活动。
(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是与化学性突触传递相比较而得名。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es中两个神经元的膜相隔很近,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部位较为明确。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non-chemical synaptic transmission)中,虽然也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但上一个神经元的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不形成典型的突触,而是在它的附近医学.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有时距离可达几个微米。由于距离长,传递花费的时间也长, 有时可达几百毫秒甚至1秒。这种传递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作用较为弥散,可以同时作用于一个以上的神经元。在大脑皮层中的某些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黑质中的某些多巴胺(DA)能神经元以及中枢内的某些5-HT及胆碱能(ACh)神经元的传递信息方式可能属于这类传递。
(三)化学性突触
突触结构
1.化学性突触(chemical transmission)
在结构上,一个突触包括三部分: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见图)。全部突触的面积仅1μm2或更小。前已述及,神经轴索在末端分支,每个细枝的末端膨大呈球形,称为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即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小体膜在突触部位的这一部分增厚(约5~7nm)。突触小体内有大量的囊泡,囊泡中贮存有浓度很高的神经递质。不同递质的囊泡的大小、形态可以不完全相同。例如ACh的囊泡直径约30~50nm, 均匀一致。去甲肾上腺素(NE)的囊泡直径30~60nm, 在电镜下有一个密度较高的致密中心。突触小体的另一特点是胞浆内含有较多的线粒体。 线粒体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氧化酶,说明这一部位的代谢比较旺盛。因此,在电镜下如果看到一个部位的细胞膜加厚,内有很多囊泡及较多的线粒体,很可能是一个化学性突触。
突触间隙约20nm。由于这一距离很短,由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很快通过弥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在形态上也有加厚。从性质上看,最主要的特点是突触后膜上有丰富的特异性受体。受体能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相结合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突触后膜对电刺激是不敏感的,直接电刺激后膜不易使其去极化产生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