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病理生理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正文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四章 缺氧:第二节 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的特点四、组织性缺氧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2013/9/22 字体:

四、组织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一)原因

1.线粒体功能受抑制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源工厂。进入细胞的氧主要是在线粒体作为电子传递链的最终电子接受者,使线粒体电子传递、生物氧化过程顺利进行,以产生ATP。任何影响线粒体呼吸或氧化磷酸化的因素都可引起组织性缺氧。例如,氰化物(CN)中毒时,CN与细胞色素aa3(cytaa3)铁原子中的配位键结合,形成氰化高铁cytaa3,使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还原,失去传递电子的功能,呼吸链中断,生物氧化受阻(图4—3)。

    2.呼吸酶合成减少  维生素B1维生素B12(核黄素)、FAD(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和维生素PP(烟酰胺)等的严重缺乏可影响氧化磷酸化过程。

3.线粒体损伤  高温、大量放射线辐射和细菌毒素等可损伤线粒体,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ATP生成减少。

(二)血氧变化的特点

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血氧容量和血氧饱和度均正常。由于组织利用氧减少,静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和氧饱和度都高于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虽然可将缺氧分为上述四种类型,但临床常见的缺氧多为两种或多种缺氧混合存在,如失血性休克患者,即有循环性缺氧,又可因大量失血加上复苏过程中大量输液使血液执业医师过度稀释,引起血液性缺氧,若并发肺功能www.med126.com障碍,则又可出现乏氧性缺氧。

各种类型缺氧的特点见表4—2,图4-4。

相关文章
 内科学图片库:间质性肺炎图片47
 眼科学作业习题:简述题
 医学微生物学电子教材: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研究成果展示:主编参编专
 外科手术学考试考核:技能考试项目及细则缝
 外科手术学考试考核:研究生试题同济医科大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