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教案
授课人单位:基础部 | 教研室:病生 | 职称: |
授课日期: | 节次:1~2 | 授课地点: 药品数据 |
专业、年级: | 采用教材: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第6 版 | |
讲授内容(章、节、内容): | ||
目的与要求: 掌握发热、致热原及其相关的概念,掌握发热的发病学----发病机制(调定点上移学说); 熟悉发热激活物,内源性致热原的类型、性质、产生的细胞、致热特点、作用的途径; 熟悉发热的负调节介质,发热的分期热代谢特点;发热的机能代谢变化; 了解过热的概念、发热的病因和防治原则。 | ||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发热的发病学----发病机制(包括发热的信息分子、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效应器反应); 难点是内毒素等发热激活物和内源性致热原的类型、致热特点; 另一个难点是调定点的正性和负性调节介质。 | ||
教学手段的应用(采用何种直观教具,多媒体、投影片、幻灯片、挂图、模型等): 多媒体课件 | ||
课时安排: 一、发热及其相关的概念(10分钟) 二、发热的发病机制(40分钟) (一)发热信息分子(发热激活物作用至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www.med126.com/shouyi/) (二)EP的作用部位、形式(正性和负性调节介质) (三)效应器的作用 三、发热的分期及其热代谢特点(10分钟) 四、发热的机能代谢变化(10分钟) 五、典型病例(10分钟) | ||
有关教学改革的措施(授课形式、课题提问、思考题、习作……等): 1、提出发热的典型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制作质量较高的课件使理论容易理解 3、复习正常机体的体温调节使同学容易理解调定点学说 4、结合典型病例讨论有关的理论 | ||
参考图书:北京医科大学编写的《病理生理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有关的文献 |
制定日期: 授课教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