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内容提要] 机体凝血与抗凝血之间的动态平衡维系着健康与生命,当这种平衡紊乱时,就可能发生血栓形成、止凝血功能障碍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凝固性增高、纤溶活性降低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可造成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止、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血液凝固性降低及纤溶亢进,可导致出血。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病理过程。DIC的起始环节是引会计资格起机体凝血系统过度激活的诸因素,其发展过程可分为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和继发性纤溶性亢进期。血液先发生高凝状态而后转变为低凝状态是DIC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凝血酶及纤溶酶先后大量形成是医学检验网DIC发病机制中的两大关键因素。急性DIC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出血、休克和脏器功能障碍。防治原则主要包括防治原发病、消除诱因、改善微循环、重建凝血与抗凝血(含纤溶)间的动态平衡及维持和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