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人体解剖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正文
解剖学(专科)电子教材-第六篇 神经系统:总论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2013/9/22 字体:
  
 

第五篇  神经系统

 

总论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由位于颅腔内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及遍布于全身各部的周围神经所组成,在人体各器官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对立统一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例如,当剧烈运动时,随着骨骼肌的强烈收缩,同时也会出现呼吸加速和心跳加快等一系列变化。住院医师这些变化就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使各器官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以完成统一的生理功能。

人类的神经系统与其他高等动物的神经系统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这是由于人类在漫长生物进化基础上,在生产劳动、语言交流和社会活动实践中,使人脑发生了质的飞跃,具有思维语言和意识活动能力,因此,人类不仅能够认识客观世界,而且能主动地改造世界。

脑是控制和调节全身各器官活动的总枢纽,是一切思维、行为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人估计,人类真正动用脑的存储和运算功能,至多还不到5%,其潜力极为可观。因此,开展脑的研究,开发人类智力,促进身心健康,是现代科学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系统按其所在位置、形态和功能,分为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和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图14-1 )。

脑神经 cranial nerves与脑相连,共12对;脊神经 spinal nerves 与脊髓相连,共31对;内脏神经 visceral nerves是指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

      脑:位于颅腔,由端脑间脑小脑脑干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位于椎管

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与脑相连,管理头颈部及胸、腹腔脏器感觉运动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与脊髓相连,主要管理躯干四肢感觉运动

交感神经

内脏神经(混合于脑、脊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中管理心肌、平滑肌、腺体)   内脏感觉神经

  图14-1 神经系统概况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神经胶质。神经元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神经胶质则是神经系统的辅助成分,主要起支持、营养、保护、修复作用。

(一)神经元

神经元 neuron 也称神经细胞,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图14-2  )。

图 14-2 神经元

 


 

胞体 cell body 包括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突起根据其形态和功能又分为树突 dendrite 和轴突 axon 两种。树突自胞体伸出,有一个或多个;而轴突则每一个神经元通常仅发出一条,其长短不一,长者可达1m 以上,短者仅数 10μm 。神经元的胞体可视为营养中心,树突和胞体表面是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冲动的主要部位,神经元发出的冲动沿轴突传递出去。

1.神经元的分类  尽管神经元形态、样式繁多,但仍可根据其实起的数目,功能及冲动传导的方向等进行分类。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分为3类(图 14-2) :

①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仅发出一个突起,此突起在离胞体不远处即呈“T”形分为2支,一支走向周围,分布于感受器,称为周围支;另一支走向脑或脊髓,称为中枢支。此类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②双极神经元,从胞体两端各发出一个突起,一为周围支,终止于周围的感受器;另一为中枢支,进入脑或脊髓。此类神经元的胞体多位于嗅粘膜、视网膜和内耳螺旋器内。③多极神经元,具有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此类神经元多数位于脑和脊髓内。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也可把神经元分为3类;①传入(感觉)神经元,接受来自身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将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假单极神经元和双极神经元均属此类型。②传出(运动)神经元、将冲动由脑和脊髓传至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和腺体。③中间(联络)神经元,位于传入和传出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此类神经元也属于多极神经元,见于脑和脊髓内。

2.神经元的结构  不同神经元胞体的形状和大小差异很大,形状有圆形、梭形、多角形和锥体形等,直径为5~135μm不等。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一般呈圆形,核仁通常显著。胞体的细胞质,除含有一般细胞所具有的线粒体、Golgi复合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外,还含有尼氏体(Nissl)和神经原纤维。

3.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周围支外面通常包有髓鞘和神经膜,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可分为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类。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其轴突如被髓鞘和神经膜共同包被者,称为有髓神经纤维;若仅被神经膜所包被而无髓鞘者,则称无髓神经纤维。

4.突触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接触区叫突触 synapse 。按照神经元的接触部位及冲动传导方向,可将突触分为轴—树突触、轴—体突触及轴—轴突触、树—树突触、体—树突触和体—体突触等。但大多数突触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的轴—树突触和轴—体突触。根据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可把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类。人体大部分突触属于化学突触。

(二)神经胶质

神经胶质 neuroglia 即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l cell ,有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和位于周围神经系统的两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间质和支持细胞,根据其形态可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分为施万细胞和卫星细胞。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作出适宜的反应,这种神经调节过程称反射。执行反射活动的解剖学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即感受器→传入(感觉)神经→中枢→传出(运动)神经→效应器(图 14-3 )。

  图 14-3 反射弧示意图

 


 

中间神经元越多,引起的反射活动就越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复杂。大脑皮质的思维活动,就是通过大量中间神经元极为复杂的反射活动来完成的。如果反射弧任何一部分损伤,反射即出现障碍。因此临床上常用检查反射的方法来诊断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集聚方式,因而有不同的术语名称。

1.灰质和皮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 gray matter 。位于大、小脑表面的灰质层称为皮质 cortex 。

2.白质和髓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因神经纤维外面包有髓鞘,色泽白亮,称白质 white matter ,位于大、小脑深部的白质称为髓质medulla 。

3.神经核和神经节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一团,在中枢神经内称神经核 nucleus ,在周围神经内称神经节 ganglion 。

4.纤维束和神经  在中枢神经内凡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一束纤维,称纤维束 fasciculus ,在周围神经中神经纤维集聚成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束,称神经 nerve 。

5.网状结构  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网眼内含有分散的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核团,这些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reticular formation 。

(刘树元)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