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医学院危重病医学教研室教案 | |||||||||||
课程名称 | 危重病医学 | 年级 | 2006级 | 专业、层次 | 麻醉学 | ||||||
授课教师 | 魏继承 | 职称 | 教授 | 课型 | 大 | 学时 | 3 | ||||
授课题目(章、节) | 第五章 围术期血液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治 | ||||||||||
基本教材或 主要参考书 | 徐启明,主编. 危重病医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刘俊杰,主编. 现代麻醉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Miller. Anesthesia.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 |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血液酸碱分析的常用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血液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断; 掌握常见血液酸碱平衡失常的治疗。 | |||||||||||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常用参数: (1)、概念;(2)、临床意义;约需30分钟,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2、分类和命名,临床特点,诊断;约需40分钟,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3、常见酸碱平衡失常及其治疗;约需50分钟,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用分析参数的概念和临床意义;常见酸碱平衡失常的定义、临床特点、分析方法、诊断标准或依据;常见酸碱平衡失常的治疗; 难点:代偿的概念、器官、速率、程度、幅度及其特点;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
基本内容 | 教学手段 |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 |||||||||
第一节酸碱分析的参数及意义 常用参数(parameters): 1、概念(concepts); 2、临床意义(clinical meaning); (1)pH: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与[H+]的关系,与[HCO2-]/PCO2的关系,正常值; (2)[BHCO3]:SB与AB的概念和异同,正常值; (3)PCO2; (4)BB:BBp与BBb; (5)BE, BD; 第二节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断 分类和命名: (1)单纯性,复合型; (2)确定原发过程与继发改变; (3)代偿的不同阶段或程度:未代偿,部分代偿,完全代偿。代偿的器官、速率、幅度及特点。 临床特点(clinical characters) 1、代酸(metabolic acidosis): (1)体内[H+]增多; (2)体内[HCO3-]医学检验网缺乏; (3)代偿。 2、代碱(metabolic alkalosis): (1)体内[H+]减少; (2)体内[HCO3-]增多; (3)代偿。 3、呼酸(respiratory acidosis): (1)体内CO2潴留; (2)代偿; (3)麻醉期间的呼酸及其生理影响。 4、呼碱(respiratory alkalosis): (1)过渡通气(overventilation); (2)代偿(compensation); (3)生理影响。 诊断: 1、诊断依据及标准; 2、分析方法: (1)pH值; (2)BE与PCO2的变量关系; (3)pH的倾向性; (4)代偿的速率、幅度及限度; 第三节酸碱平衡失常的治疗(correction) 1、代酸: (1)AG增高型:强调病因治疗; (2)AG正常型:主要补碱; (3)治疗应分轻、中、重; (4)补碱公式; (5)计算量的1/2-2/3,再测、再算、再补。 2、代碱: (1)特别强调纠正电解质紊乱; (2)以补充KCl为主要治疗方法; (3)严重时还应补充NH4Cl。 3、呼酸: (1)以改善通气及气体交换为主; (2)液体治疗为辅; (3)慢性者应注意代偿性碱血症的防治;(4)急性者应注意CO2排出综合症的防治; 4、呼碱: (1)治疗原发病为主; (2)针对过度通气进行治疗:增加重复吸入,增加FiCO2,适当镇静,必要时机械通气。 | 多媒体 图示 多媒体 简图 简表 图示 图示 简表 示例 多媒体 示例 示例 图示 示例 | 30分钟 10分钟 重点讲解单纯型 ———第一节课结束 麻醉中急性呼酸 30分钟 ------------------------ 10分钟 ———第二节课结束 麻醉中呼酸的特点 40分钟 附:CO2排出综合症的原因。 对因 对症 个体化 ———第三节课结束 | |||||||||
小 结 | 1、纠正酸碱失衡对维护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功能的实际意义; 2、掌握正确的监测、分析、判断方法是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前提; 3、麻醉中的急性酸碱平衡失常需作出快速诊断和处理; (3分钟) | ||||||||||
复习思考题、 作 业 题 | 1、 常用参数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 常见酸碱平衡失常的分类、命名方法、临床特点、 诊断分析方法。 3、常见酸碱平衡失常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 ||||||||||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 |||||||||||
实 施 情 况 及 分 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