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研室教案
课程名称 | 病理学 | 年级 | 06 | 专业、层次 | 临床本科 | |||
授课教师 | 职称 | 副教授 | 课型(大、小) | 大 | 学时 | 8 | ||
授课题目(章、节) | 第五章 肿 瘤 | |||||||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 病理学(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肿瘤的概念、异型性、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对机体的影响、生长与扩散、命名原则,癌前病变、原位癌、非典型增生与上皮内瘤变的概念; 2、 熟悉肿瘤一般形态结构、癌与肉瘤的区别、肿瘤分级、环境致癌因素; 3、了解肿瘤浸润转移机制、肿瘤生长的动力学、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肿瘤免疫。 | ||||||||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概 述 (10分钟) 1、 肿瘤的概念、一般形态结构、异型性; (70分钟) 2、 生长与扩散、命名与分类; (80分钟) 3、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及对机体的影响; 癌前病变、原位癌、非典型增生与 上皮内瘤变 (80分钟) 4、肿瘤的病因学与发病学。 (75分钟) 小 结(5分钟) 以问题为牵引,辅以大量图片、图表和临床案例,运用“启发式”、“互动式” 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病变的认识。 | ||||||||
教学重点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 重 点: 肿瘤的概念、异型性、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对机体的影响、生长与扩散、命名原则,癌前病变、原位癌、非典型增生与上皮内瘤变的概念 难 点: 肿瘤浸润转移机制、肿瘤生长的动力学、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肿瘤免疫。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0 6 年 8 月 10 日 | ||||||||
基本内容 | 教学手段 |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 |||||||||||||||||||||||||||||||||||||||||||||||||||||||||||||||||
第五章 肿瘤(tumor) 概 述 危害性 国内死亡人数200万/年 临床死亡占第二位
发病率 绝对发病率 相对发病率 进展与展望 一、肿瘤的概念 原因 机制 结果 “新生物”的特点 肿瘤性增殖与非肿瘤性增殖
肿瘤性增殖与非肿瘤性增殖的区别
二、 肿瘤的形态 (一)肉眼形态(与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发生部位等有关) 1、数 目、大 小 2、形 状 3、颜 色 4、质 地 (二)肿瘤的组织形态—实质与间质
1、肿瘤的实质:肿瘤细胞 肿瘤实质决定肿瘤的一切性质 肿瘤的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的关系 2、间质:含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无特性) 作用: 营 养 支 架(支持) 及限制(包膜) 三、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atypia) 概念: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形态学上的差异性 异型性、分化程度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间变(anaplasia) 分化(differentiation) (一)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1、细胞的多形性 2、核的多形性 (核大小、核浆比、形状 、染色等) 大、多、怪、裂、深 3、细胞浆的改变:与来源相关的瘤细胞产物 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 脂肪瘤 ——脂 肪 粘液腺癌 ——粘 液 (二)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细胞的极向 排列方式 细胞层次 腺体大小形态 密度等发生紊乱和变化 四、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1、良性瘤 来源组织+瘤 有的可+形态特点及部位 如:甲状腺乳头状囊腺瘤 2、恶性瘤的命名 癌症(cancer) (1)癌(carcinoma) 定义 来源组织+癌 (2)肉瘤(sarcoma) 定义 来源组织+肉瘤 3、其他命名 (1)转移瘤 (2)母细胞瘤 (3)畸胎瘤 (4)人名命名:尤文瘤(Ewing)、 霍奇金(Hodgkin)淋巴瘤 (5)以“病”命名 癌与肉瘤的区别
(二)、分类(表5—1)P98 五、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生长的生物学 1、肿瘤生长的动力学(与肿瘤的生长速度密切相关) 倍增时间 生长分数——与化疗相关 生成与丢失的比例——生长速度的决定 2、肿瘤血管形成—肿执业护士网瘤生长与扩散的前提 3、肿瘤的演进与异质性 演进:突变细胞--癌肿(发展过程) 异质性:演进过程中瘤细胞株间性质变化 异质化:演进、异质性的充分表达 (二)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
1、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 缓慢 恶性肿瘤 快 2、生长方式:三种 1、膨胀性生长 ——多为良性 包膜 2、浸润性生长 ——多为恶性 3、外生性生长 ——良、恶均可
复 发: 广 义 狭 义 3、肿瘤的扩散 (1)直接蔓延 途径:局部组织间隙、血管和淋巴管。 结果:破坏,瘤体长大。 (2)转 移 概 念: 1)淋巴道转移 局部淋巴结 → 远处淋巴结 2)血道转移 瘤细胞 → 血管(V)→ 瘤栓 → 其他部位 → 转移瘤 途 径:体循环、门脉系 常见转移器官——肺、肝最常见 特殊肿瘤的血道转移部位 肺癌——脑、骨、肾上腺 3) 种植性转移—腹腔、胸腔、脑 六、肿瘤的分级和分期—恶性瘤 1、分级 三级划分 2、分期 病理结合临床 国 际:TNM分期系统 国 内:常分为早期,中晚期 分级、分期(grading staging) 肿瘤的分级(grading ) Ⅰ级:高分化,异型性小, 低度恶性 Ⅱ级:中分化,异型性较大, 中度恶性 Ⅲ级:低分化,异型性大,高度恶性 七、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瘤对机体影响—取决于大小,部位 1、局部压迫、阻塞及相应合并症 2、良性内分泌腺肿瘤,相应激素过多的症状 (二)恶性瘤对机体的影响 除具良性瘤之影响外,尚具有: 1、破坏正常组织 2、出血,贫血 3、感染 4、疼痛 5、恶病质 6、恶性非内分泌腺肿瘤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 恶病质(cachexia) 是指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全身衰竭的状态。 异位内分泌肿瘤 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APUD系统或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可产生生物胺或多肽激素,如类癌、神经内分泌癌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肿瘤的产物或异常免疫反应等引起多系统病变及临床表现。 八、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主要依据:异型性
交界性肿瘤 (borderline tumor) 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 九、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1、癌前病变 概 念: (1)粘膜白斑:口腔、外阴 (2)宫颈糜烂 (3)纤维囊性乳腺病 (4)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多发者癌变率极高 (5)慢性萎缩性胃炎肪胃溃疡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7)皮肤慢性溃疡 2、非典型性增生与原位癌 (dysplasia and carcinoma in situ ) (1)非典型性增生 (2)原位癌 概 念 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lial neoplasia I N ) 轻度非典型性增生——上皮内瘤变I级 中度非典型性增生——上皮内瘤变II级 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上皮内瘤变III级 十、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癌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抑癌基因)失平衡 1、 癌基因 激活 原癌基因 癌基因
(1)激活方式 发生结构改变(实质): 癌蛋白 基因表达调节改变(过度表达):生长促进蛋白过量 (2)重要的癌基因: ras、sis、myc (3)致癌作用(基因产物):影响细胞生长因子或增 加靶细胞受体 2、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1)失活方式:等位基因(2次)突变或缺失 (2)重要的抑癌基因:Rb、P53 (3)抑癌作用: 基因产物(转录调节因子)—抑制细胞的生长 十一、环境致瘤因素 1、化学致癌因素 直接或间接致癌 化学致癌物 原癌基因 癌基因 促癌物 癌基因 演进、异质化 正常细胞 癌细胞 癌肿 激发阶段 促进阶段
化学致癌因素 直接或间接致癌 (1)多环芳烃 3,4-苯并芘 ——肺、胃癌 (2)致癌的芳香胺类——膀胱癌 (3)亚硝胺类 ——食管癌 (4)真菌毒素 ——肝癌 2、物理致癌因素——各种射线 ——造血系统肿瘤 3、病毒和细菌致癌 (1)EB病毒(EBV)——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 (2)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BV)——宫颈癌 (3)乙型肝炎病毒(HBV)——肝癌 (4)幽门螺杆菌——胃淋巴瘤、胃癌 十二、遗传与肿瘤 常染色体显性(autosomal.dominant)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autosomal.recssive)遗传 遗传因素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病、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以常染色体显性的方式进行遗传。这些遗传性肿瘤多由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引起。 十三、肿瘤免疫 免疫监视-与癌症发病率相关 抗肿瘤免疫-抗癌作用 (1)肿瘤抗原 肿瘤特异性抗原 (TSA) 肿瘤相关抗原 (TAA) 胚胎性抗原 AFP, CEA 肿瘤分化抗原 PSA 意义:可用于诊断和免疫治疗 (2)免疫监视 ——与肿瘤的发病率有关 (3)抗肿瘤免疫 ——主要是细胞免疫 效应细胞 CTL、NK、MQ(MC) 机 制:ADCC 十四、肿瘤的防治原则
“三早”原则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表 图片 图表 |
概述(5分钟) 肿瘤的概念、一般形态结构、异型性、;(75分钟)
阐明肿瘤与炎性包块或其它占位性病变的关系。
最本质区别是失分化性
强调肿瘤肉眼形态的观察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异型性与多形性之间的差异及在诊断肿瘤、区别其良恶中的作用。
掌握1、2命名。
命名与分类、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及对机体的影响;(80分钟)
组织来源的不同是癌和肉瘤最根本的区别。
生长与扩散 阐明良恶 生长快慢与肿瘤大小的辩证关系。
注意生长方式与肿瘤良恶的相对性。
只有恶性瘤会发生转移,但不是非转移不可。
肺、肝为血道转移最常见的部位。
掌握分级和分期的临床意义。
区别的重要性与相对性。
异型性(分化程度)是良恶性肿瘤最根本的区别。
癌前病变、原位癌、非典型增生与上皮内瘤变,肿瘤的病因学与发病学。(75分钟)
癌前病变仅是癌变概率较高,并非一定会转变为癌,其次,癌变常要经历非典型增生阶段。
了解内容
环境致癌物与相应肿瘤的对应关系。
肿瘤相关抗原的临床意义。
|
小 结 | 肿瘤是一种克隆性增生的新生物,肿瘤性增生具有失分化、持续性的特点;异型性是肿瘤的一大特性,是区别其良恶的主要组织学依据;肿瘤分化程度愈低、异型性愈大,则肿瘤倾向于恶性或恶性度愈大;肿瘤的基本生长方式有三种,膨胀性生长是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浸润性生长是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随着恶性肿瘤的演进,愈来愈容易浸润和转移;肿瘤有三种转移途径,其中种植性转移是体腔脏器特殊的转移途径;肿瘤本质上是基因病,是由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失平衡,导致局部细胞异常增生;癌前病变癌变概率较高,常要经历非典型增生阶段,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即为上皮内瘤变III 级;一些致癌物常有特殊的致癌谱。 |
复 习 思 考 题 、 作 业 题 |
1、 何为肿瘤? 2、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3、 分化程度、异型性与肿瘤良恶的关系? 4、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5、 癌和肉瘤的区别? 6、 何谓转移?肿瘤的转移途径? 7、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原位癌? |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
1、 复习:免疫应答、变态反应; 2、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3、 风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 |
实 施 情 况 及 分 析 |
利用课堂互动、课间与学生交流,分析教学情况,便于改进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