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行气药及有关行气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行气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掌握橘皮、枳实、木香、香附、川楝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熟悉青皮、乌药、沉香、薤白的功效、主治特殊用法;了解佛手、青木香、荔枝核、柿蒂的功效及特殊使用注意。
【概述】
1.含义
以疏畅气机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叫行气药,也称为理气药,行气力强者又称破气药。
2.功效与主治
行气药具有行气的功效。因其作用部位及作用强弱的不同,而分别有行气调中,行气疏肝,行气宽胸,行气消胀,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多种不同的表述。部分药物还兼能降气,有止呕,止呃,平喘之功。行气药主要适用于气机不畅的气滞及气逆证。
气机不畅主要与脾、胃、肝、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由于寒温失宜,忧思郁怒,痰饮瘀阻,外伤以及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而使脾胃升降失调,肝失疏泄,肺失宣降等气机失调。
气机不畅有气滞和气逆的不同。
气滞者为气机郁滞不畅,运行阻滞,常出现闷、胀、痞满、疼痛等共同的症状反应。
气机不畅的常见病证有:脾胃气滞、气逆证,症见脘腹胀闷疼痛,嗳气吞酸,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爽,泻后坠胀等;肝郁气滞证,症见情绪不舒,抑郁不乐,胁肋苦满胀痛,乳房胀痛,月经失调,痛经,经闭,或癥瘕积聚等;肺失宣降或胸阳闭阻证,症见胸闷不畅,咳嗽气喘,胸痹心痛等。
行气药能通畅气机,调节脾、胃、肝、肺的功能,因而由于脾、胃、肝、肺功能失调而出现的湿浊,水肿,痰饮,饮食失调,瘀血阻滞等证,也可选用行气药。
3.性能特点
行气药多为芳香之品,一般性味辛温,有的兼有苦味,或为寒性。辛能行散,温能通畅,故有疏畅气机的作用。一般气机不畅,功能失调,多与脾、胃、肝、肺有关,故行气药多归牌、胃、肝、肺经。
4.配伍应用
行气药的使用应根据病证和病机的不同,选择和配伍相适宜的药物。脾胃气滞因于饮食积滞者,宜与消食药配伍;因于寒湿困脾者,宜与苦温燥湿药配伍;因于湿热阻滞者宜与清热除湿药配伍;兼有脾胃气虚者,宜与补中益气药配伍。肝郁气滞因于肝血不足者,应与养血柔肝药配伍;若因肝经受寒者,应与散寒暖肝药配伍;若肝郁气滞而月经不调者,应与活血调经药配伍。肺气壅滞因于外寒客肺者,当与宣肺解表药配伍;若因于水饮阻肺者,当与化痰化饮药配伍;若胸痹而有气滞血瘀者,当与活血化瘀药配伍;若咳兼有肺肾两虚者,当与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药配伍。
5.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作用峻猛的破气药则易耗气,故孕妇慎用。行气药含挥发性成分,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以免丢失挥发性成分,影响疗效。
陈 皮《神农本草经》
为芸香科小乔术桶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秋末冬初成熟时采收果皮。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
1.理气调中
用于脾胃气滞证。
本品作用温和,长于行脾胃之气,调中快膈,故凡脾胃气滞之证皆可选用。又因本品兼能降逆止呕,燥湿健脾,其治脾胃气滞兼有呕恶者,以及湿阻气滞者尤宜。
(1)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痞闷疼痛,可单用,如《普济方》以本品研末,温酒调服,也可与木香、枳实、砂仁等理气调中药配伍,如《普济方》宽中汤;
(2)治中焦气滞,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常与半夏、生姜、竹茹等和胃止呕药配伍,如《金匮要略》橘皮汤;
(3)治湿浊阻中,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恶泄泻,常与苍术、厚朴等化湿行气药配伍,如《和剂局方》平胃散;
治脾虚气滞,院腹胀满,腹痛喜按,饮食减少,或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常与人参、白术、获苓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如《小儿药证直诀》异功散。
2.燥湿化痰
用于湿痰、寒痰咳嗽。
本品辛散温通,能行能降,既能燥湿化痰,温散寒痰,又能宣降肺气。适用于湿痰,寒痰咳嗽之证。
(1)治湿痰壅滞,咳嗽痰多、胸闷呕恶,常与半夏等燥湿化痰药配伍,如《和剂局方》二陈汤;
(2)若寒痰咳嗽,痰多清稀,胸闷喜唾,常与干姜、紫菀等温肺化痰药配伍,如《圣济总录》四顺散。
【用法用量】煎服,3~9g。
【其它】
习惯认为新鲜橘皮味较执业药师辛辣,气较燥烈,而经放置陈久后,气味缓和,行而不峻,温而不燥烈,其质量为优,故名为陈皮。陈皮药材以广东新会所产者为佳品,奉为道地药材,又称之为广陈皮或新会皮。
附药
橘核为橘的种子。性昧苦平。归肝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睾丸肿痛,乳房肿痛及乳房结块等。用法用量:煎服,3~10g。
橘络为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性昧甘苦平。归肝、肺经。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中带血。用法用量:煎服,3~5g。
橘叶为橘树的叶。性味辛苦平。归肝经。功能疏肝行气,消肿散结。用于肝郁气滞,胸胁作痛,乳痛肿痛,乳房结块招生简章等。用法用量:煎服,6~10g。
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袖或袖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外层果皮。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及食积呕恶胸闷等。用法用量:煎服,3~10g。
青 皮《本草图经》
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桶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等地。5~6月间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称为“个青皮”;7~8月间采收未成熟果实的果皮,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晒干,习称“四花青皮”。生用或醋炙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应用】
1.行气疏肝
用于肝气郁滞证。
本品药性峻烈,作用力强,长于行气疏肝,破气散结,故适用于肝郁气滞证。
(1)若肝气郁结,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失条达,胸胁胀痛,常与柴胡、香附、郁金等行气疏肝之品配伍,如《医醇腾义》青阳汤;
(2)若乳房肿硬胀痛,常与瓜蒌、橘叶、丝瓜络等行气疏肝、软坚散结之品配伍;
(3)若乳房肿痛,常与清热解毒、行气散结之品配伍,如《医宗金鉴》瓜蒌牛蒡汤;
(4)若寒疝疼痛,常与吴茱萸、小茴香、乌药等温里散寒、行气止痛之品配伍,如《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若肝郁气滞,经行不畅,或痛经,常与香附、柴胡、丹参等疏肝行气、活血调经之品配伍。
2.破气消积
用于食积腹痛。
本品兼入胃经,能行气消积,和胃止痛。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常与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等配伍,如《沈氏尊生书》青皮丸;若食积气滞较甚,腹痛大便不通者,宜与大黄、槟榔等泻下药同用,以增强消食导滞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9g。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枳 实《神农本草经》
为芸香科小乔木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幼果。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等地。5-6月间采集自落的果实。生用或麸炒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破气消痞
用于胃肠气滞证。
本品辛散苦降,气锐性猛,作用力强,善行中焦之气,能破气散结,消除痞满,为破气消痞之要药。故适用于胃肠气滞,痞满之证。
(1)治饮食积滞,脘腹痞满,嗳腐气臭,常与山楂、神曲等消食药配伍,如《症因脉治》枳实散;
(2)治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食后脘腹痞满作胀,宜与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
(3)治热结便秘,腹部胀满痞痛,则与清热泻下药大黄、芒硝等配伍;
(4)治湿热积滞,腹部痞满,大便不通或泻痢后重,宜与黄连、黄芩、大黄等清泄湿热药配伍,如《内外伤辨惑论》枳实导滞丸。
2.化痰消积
用于痰阻气滞,胸痹等证。
本品辛散苦泄,善于化痰浊而消积滞,破气结以通痞塞。
(1)痰浊痹阻,胸阳不振,气结在胸,胸痹心痛,宜与薤白、桂枝、瓜萎壳等温阳化浊、行气之品配伍,如《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
(2)治痰热结胸,胸脘痞闷疼痛,宜与黄连、栝楼、半夏等清热化痰药配伍,如《温病条辨》小陷胸加枳实汤;
(3)若痰涎壅盛,胸痛痞塞,痰多,宜与燥湿化痰、行气散结药半夏、天南星、陈皮等同用,如《校注妇人良方》导痰汤。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之证,多与黄芪、人参、升麻、柴胡等补气、升阳药配伍,以增强益气升阳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较平和。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附药
枳壳 为芸香科小乔术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接近成熟的果实(去瓢),生用或敖炒用。性味、归经、功用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宽中除胀。用法用量同枳实。
木 香《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草本植物木香、川木香的根。木香产于云南、广西及印度、缅甸等地者称广木香;川木香主产于四川、西藏等地。秋冬两季采挖。生用或煨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肝、胆经。
【功效应用】
行气止痛
1.用于脾胃气滞证。
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善于通行脾胃气滞,具有良好的行气止痛作用,为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之要药。
(1)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常与陈皮、枳壳、厚朴等行气调中药配伍,如《证治准绳》木香顺气散;
(2)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呕恶嗳气,大便腐臭,常与山楂、神曲、麦芽等消食药配伍,如《和剂局方》木香汤;
(3)治脾虚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常与人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如《增补万病回春》香砂六君子汤。
2.用于大肠气滞,泻病后重。
本品辛行苦降,亦善于通行大肠之气,使肠道气机通畅,而大便通调,后重自除。
(1)治湿热壅滞,肠中气机不畅,泻痢,里急后重,常与清热燥湿药黄连同用,如《兵部手集方》香连丸;
(2)若湿热互结,或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则与泻下药大黄、槟榔等配伍,如《儒门事亲》木香槟榔丸。
3.用于肝胆气滞证。
本品不仅能行气调中,而且还能疏利肝胆。对于湿热郁蒸,脾运失常,肝失条达,胆失疏泄,气机阻滞所致胁肋胀满疼痛,口苦,黄疸,本品能疏肝利胆及行气止痛,常与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药,以及茵陈、金钱草、大黄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9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泄泻。
沉 香《名医别录》
为瑞香科乔木植物沉香及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白木香主产于海南、广东、台湾等地;沉香主产于东南亚、印度等地。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部分,阴干,挫末。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
1.行气止痛
用于寒凝气滞证。
本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具有行气散寒止痛之功。
(1)治寒凝气滞的胸腹胀痛,常与温中行气药乌药、木香、槟榔等配伍,如沉香四磨汤;
(2)治脾胃虚寒的肮腹冷痛,常与温中助阳的肉桂、干姜、附子等药同用,如沉香桂附丸;
(3)若中焦气弱,脏腑积冷,心腹疼痛,大便溏泻者,宜与人参、白术等益气补中药配伍,如《内外伤辨惑论》沉香温胃丸。
2.温中止呕
用于胃寒呕吐。
本品辛温散寒,苦泄降逆,而善于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1)治寒邪犯胃,呕吐清水,常与胡椒、丁香、陈皮等温中止呕药配伍,如《圣济总录》沉香丸;
(2)治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经久不愈,常与人参、丁香、白豆蔻等补脾温中止呕药配伍。
3.纳气平喘
用于虚喘证。
本品既能温肾纳气,又能降逆平喘。
(1)适用于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证。常与肉桂、附子、补骨脂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药配伍,如《和剂局方》黑锡丹;
(2)若上盛下虚的痰饮喘咳,常与苏子、前胡、半夏、厚朴等化痰止咳、降气平喘药配伍,如《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
【用法用量】煎服,1~3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
乌 药《本草拾遗》
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木乌药的根。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全年均可采挖。生用或敖炒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肺、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
1.行气止痛
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胸腹诸痛证。
本品上入肺经,中入脾经,下入肾经,具有宣畅气机,温散寒邪,行气止痛之功。
(1)寒凝气滞,胸胁闷痛,常与瓜蒌皮、延胡索等行气宽胸药配伍;
(2)治寒凝气滞,脘腹胀痛,常与沉香、木香、枳实、槟榔等理气调中药配伍,如《医方集解》五磨饮子;
(3)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青皮、肉桂等散寒行气止痛药配伍,如《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
(4)治痛经,常与当归、香附等行气活血之品配伍,如《济阴纲目》乌药汤。
2.温肾散寒
用于虚寒性尿频,遗尿。
本品能下达肾与膀胱,温肾散寒,除膀胱冷气,有缩尿止遗之功。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常与补肾助阳的山药、益智仁等配伍,如《妇人良方》缩泉丸。
【用法用量】煎服,3~9g。
香 附《名医别录》
为莎草科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广东、河南、四川等地。秋季采挖。生用,或醋炙用。
【性味归经】辛、微苦,平。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1. 疏肝理气
用于肝郁气滞证。
本品辛散行气,入肝经,调经止痛。治肝气郁结,精神抑郁,胁肋胀痛,常与疏肝行气药柴胡、枳壳等配伍,如《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治寒凝气滞,肝郁犯胃,胃脘疼痛,常与温中止痛药高良姜配伍,如《良方集腋》良附丸;若治疝气疼痛,时作时止,或阴囊偏坠硬痛,则常与小茴香、吴茱萸、乌药等温里散寒、行气止痛药配伍。
2. 调经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本品性平辛散,善于调理气机,能行气和血,疏肝解郁,使气血通利,疏泄调达,为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治肝郁气滞,月经延期,常与活血调经药当归等配伍,如《沈氏尊生书》香附当归汤;治胞宫虚寒,月经不调,常与温经散寒调经药艾叶、肉桂、吴茱萸等配伍,如《沈氏尊生书》艾附暖宫丸;治气郁血,经行腹痛瘀,可单用,如《重订瑞竹堂经验方》四制醋附丸,以本品用酒、盐水、米醋等制后,醋糊为丸服;也可与当归、白芍、延胡索等调经止痛药配伍;治肝郁气滞,乳房胀痛,或结块,常与青皮、瓜萎壳、柴胡等行气散结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6~9g。醋炙止痛力量增强。
川楝子《神农本草经》
为楝科乔木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我国南方各地均产,以四川产者为佳。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生用或炒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
1. 行气止痛
用于气滞疼痛证。
本品既能疏肝,又能止痛,为行气止痛药。适用于气机阻滞的多种疼痛证。又因其药性苦寒,有清肝火、泻郁热之功,故对于气滞而兼有肝热者尤为适宜,每与行气止痛的延胡索配伍,如《圣惠方》金铃子散;若肝郁气滞,胁肋胀痛,或肝胃不和,胸胁脘腹作痛,常与柴胡、白芍、枳壳、青皮等行气疏肝调中之品配伍;若肝郁气滞而兼血瘀,胁肋疼痛,常与活血化瘀药三棱、我术、乳香等配伍;若寒凝肝脉,睾丸偏坠,疝气疼痛,常与吴茱萸、小茴香、木香等散寒行气止痛药同用,如《医方简义》导气汤。
2. 驱蛔虫
用于蛔虫腹痛。
本品既能驱蛔虫,又能行气止痛。治蛔虫腹痛,常与使君子、槟榔等驱虫药配伍,如《小儿药证直诀》安虫散。
此外,本品外用尚有杀虫止痒之功,适用于头癣。以本品炒黄研末,用熟猪油,或麻油,或凡士林调成油膏,涂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可过大。
荔枝核《本草衍义》
为无患子科乔木荔校的成熟种子。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夏季采摘成熟果实。生用或盐水炙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
行气,散寒,止痛
1.用于疝气,睾丸肿痛
本品善入肝经,具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治寒疝疼痛,常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散寒止痛药同用;若治睾丸肿痛,则常与行气止痛药木香、川楝子、小茴香等配伍,如《证治准绳》荔枝散。
2.用于气滞腹痛
本品辛苦而温,能疏肝和胃,行气止痛。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胃脘疼痛,常与行气调中止痛药木香配伍,如《景岳全书》荔香散。治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产后腹痛,常与疏肝行气药香附配伍,如《妇人良方》蠲痛散;也可与当归、川穹、柴胡等活血调经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
佛 手《滇南本草》
为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佛手的果实。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刚变黄时采收。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
1.疏肝理气
用于肝郁气滞证。
本品辛行温通,善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治肝郁气滞,胁肋胀痛,常与柴胡、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气之品配伍。
2.行气调中
用于脾胃气滞证。
本品气清香,入脾胃,能行气调中。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呕恶食少,常与木香、陈皮、枳壳等行气调中之品配伍。
3.燥湿化痰
用于痰湿壅肺,咳嗽痰多。
本品苦燥,入肺经,既能燥湿化痰,又能行气宽胸。故对湿痰壅肺,咳嗽痰多,胸闷气急,或胸胁作痛者有效,常与半夏、陈皮、瓜萎皮等化痰行气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9g。
香 橼《本草拾遗》
为芸香科小乔木拘橡或香圆的成熟时果实。主产于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秋季成熟时采收。生用。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
1.疏肝解郁
用于肝郁气滞证。
本品辛行苦泄,有疏肝理气,行气止痛之功。治肝郁气滞,则胀痛,脘腹痞闷之证,常与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理气药配伍。
2.理气调中
用于脾胃气滞证。
本品能行脾胃之气,有宽中快膈,行气止痛之功。可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暧气吞酸、呕恶食少之证,常与木香、砂仁等理气调中之品配伍。
3.化痰止咳
用于湿痰咳嗽痰多。
本品能行气调中,燥湿化痰止咳。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胸胁不利之证,常与半夏、获苓等燥湿化痰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青木香《新修本草》
为马兜铃科缠绕草本植物马兜铃的根。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挖。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
1.行气止痛
(1)用于肝胃气滞。
本品能入肝胃,有行气止痛之功。因本品苦寒,又能清热,故以治热证者为宜。适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脘腹胀痛之证。单用本品研末服;也可与川楝子、香附、木香、砂仁等疏肝和胃之品配伍;若治胃寒气滞,脘腹胀满,常与高良姜、香附、砂仁等温中行气之品配伍。
(2)用于泻痢腹痛。
本品行气止痛,又有燥湿解毒之功,适用于夏令饮食不洁,暑湿内阻所致泻病腹痛。可单用研末服,或鲜品捣汁服;也可与黄连、黄柏等清热燥湿解毒药配伍。
2.解毒
本品外用有解毒消肿之功。
(1)治疮疡肿毒,可明本品研末,水蜜调敷,或以鲜品捣敷;
(2)治皮肤湿疮,可取本品煎水外洗,并研末外撤。
(3)毒蛇咬伤,则常与白芷同用,外用并内服。
【用法用量】煎服,3~10g。散剂每次1.5~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薤 白《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鳞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夏秋二季采挖。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心、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通阳散结
用于胸痹证。
本品辛散苦降,温通滑利,散阴寒之凝滞,行胸阳之壅结,为治胸痹之要药。
(1)治寒痰阻滞,胸阳不振的胸痛胸闷,常与行气宽胸、通阳散结化痰之瓜蒌壳、半夏、桂枝、枳实等配伍,如《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2)若治痰瘀胸痹,常与瓜蒌、川芎、丹参等化痰行气、活血祛瘀药配伍。
2.行气导滞
用于胸腹胀满,泻病后重。
本品能通调胃肠气机、消胀止痛。
(1)治胃寒气滞,脘腹痞满胀痛,常与高良姜、砂仁、木香等温中行气药同用;
(2)若治湿热内蕴,胃肠气滞,里急后重,常与黄连、黄柏、木香、枳实等清热燥湿、行气调中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
柿 蒂《本草拾遗》
为柿树科乔木植物柿的宿存花草萼。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等地。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集或食用时收集。生用。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胃经。
【功效应用】
降气止呃
用于呃逆证。
本品药性平和,善降胃气,凡胃气上逆所致呃逆均可选用。
(1)治胃寒呃逆者,常与温中降逆止呃药丁香、生姜等配伍,如《济生方》柿蒂汤;
(2)治脾胃虚寒呃逆者,常与益气温中降逆药人参、丁香等配伍,如《症因脉治》丁香柿蒂汤;
(4)治痰湿壅滞呃逆者,常与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等化痰降逆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
【复习思考题】
1.行气药的归经有何特点?为什么?
2.枳实与厚朴在行气方面有何异同?
3.简述沉香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4.简述木香的功效主治。
5.比较陈皮与青皮在药材来源、功效与主治方面的异同。
6.列出治疗胸痹病证的行气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