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总结
我校口腔颌面外科作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在医疗、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我教研室承担的《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作为省级精品课程,经过5年的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及长足的发展。
一、课程建设目标:
1. 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效果良好,具备较强教学、医疗及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2. 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步伐,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突出本课程的特色。
3. 以学院为依托不断改善教学条件,结合口腔颌面外科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大实验及实习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4. 建立较完善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以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为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
二、内容及进展:
1.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经过五年的建设,我教研室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助教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硕博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教研活动促进年轻教师的培养。如开展集体备课,建立落实年轻教师试讲、预讲、检查性听课、观摩性听课制度,充分发挥高年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继续医学教育为平台,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
2. 教学理念更新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适合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学理念医.学全在线:
(1)可持续发展理念: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好学习,知道如何去学习,会学习),培养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愿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科学思维培养理念:通过直观教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激发灵感、创造力,打开思路,阐述兴趣,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验证,锻炼形象思维过程。课堂讲授除培养学生掌握宽广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运用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分析及综合的教学方法,渗透本专业新的理论、新方法、新发现、交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了解本专业未来学科发展方向,以此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过程。
(3)专业精神与博学多才结合理念:在教学中,我们为学生定期进行相关知识与初步科研方法的讲座,使学生能够参与初步科研工作,为将来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培养基本技能。
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
3. 教学内容不断丰富
多年来,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选用全国统编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三、四、五版,2009年选用《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版。近些年,教材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教研室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并融入一些学科新进展和科研动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并重的医学学科,教研室立足知识体系而突出重点,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实验室训练、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化教学。教师讲授难点和重点、必须掌握的原则与方法;学生自学熟悉口腔颌面外科学一般知识;再通过实验室训练、临床见习及实习锻炼临床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合理、充分利用课时的目的。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董福生教授主编,石培凯副教授、董玉英副教授等参与编写了《2005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指导》、《2008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执业医师应试习题集》、《2009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医师应试指导》、《2009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医师实践技能应试指导》等著作,及时应用于教学及临床,针对性较强,大大提高了教学及临床效果。
4. 教学实施
建设期内承担本科理论课教学400余学时,实验课教学420余学时,实习教学3200余学时;高职授课达100%。圆满完成各年度教学计划,教学评价效果优秀。
5. 教学条件
⑴ 教学辅助设施建设:
目前,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藏书一百余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量查阅国内外专业书籍及参考文献,力求将最新、最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现拥有多媒体专用教室1间、数字化远程手术观镜系统1部。现在教研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在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率达100%。本课程的教学课件、教案、习题集、实验指导等材料均通过我校网络中心上网,可供学生查阅。该网络运行良好,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能满足教学需要,能提供完善的、先进的共享平台,非常适合学生课外预习和复习,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⑵配套实验教材建设: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根据本学科发展的特点及教学总体进度和课程安排,参考卫生部统编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及全国重点口腔医学院校编写的实习手册,编写了适应本学科教学特色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实习指导》,目前已在校内推广使用,并已作为其他院校的参考资料。《河北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实习指导》突出重点,解读难点,在学生实习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练习,注重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 教学改革
(1)内容改革:顺应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在大纲范围内适当增加学科前沿内容的讲授;针对口腔颌面外科学对操作技能要求高的特点,并顺应《执业医师法》的要求,重点突出基本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增加临床实践时间,在口腔颌面外科实习时间由3个月调整到4个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掌握口腔颌面外科最基本的技能。凭借口腔颌面种植的开发研制及唇腭裂中心向纵深发展的优势,积极从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
(2)方法改革:逐步改变“填鸭式”教学,增加师生间的互动环节,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逐步引入课堂。
(3)手段改www.med126.com/kuaiji/革:突出直观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的应用,自制教具、购买优质课件、购置数字化手术远程观镜系统并应用于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坚持实验室开放,每学期开放达30学时以上。
(5)每学期开设面向本科生的学术讲座。
三、取得的成效:
1.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目前教研室派到国外学习教师2人,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多种的学术交流活动,教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近5年来教师发表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15项,获奖7项。教研室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硕士学位的有3人,在读博士生3人,在读硕士生1人。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90%。
2. 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⑴ 对在校口腔医学生实行全程监控、综合测评取得较好效果。从基础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知识到专业课知识、临床技能实行综合测评管理,分学期、学年汇总公布,激励优秀学生、敦促落后学生,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⑵ 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及实验室的开放,突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在临床生产实习中的操作熟练程度较以往明显提高,临床逻辑思维的建立更加科学。结合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董福生教授主编,石培凯副教授、董玉英副教授等参与编写了《2005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指导》,《2008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执业医师应试习题集》,《2009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医师应试指导》,《2009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医师实践技能应试指导》等著作,不仅指导学生理论及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针对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通过考核取得执业资格,深受学生欢迎。近几年,多名毕业生到国外深造,每年都向国内及省内重点院校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学位。
⑶ 形成了有专业特色的一套教学方法
3. 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的教学条件与学院统一协调配置,重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做到了每位学生一套实验设备,通过设置专门的实习诊室、增加临床实习基地、增加口腔综合治疗台、外科手术器械、自制模型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及实习条件。
(1) 实验室教学
目前自制了颌面部创伤模型、唇裂模型,用于实验课教学;引进了十多部卫生部优秀视听教材;建立了数字化远程手术观镜系统,使临床手术操作直接传输于实验室终端,对基本操作更加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引用大量挂图、实物(如外科手术器械)用于实验课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课教学,学生们牢固掌握了口腔颌面外科的基本操作技能,且在此基础上熟练了操作技巧,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实习教学
通过16周总计640学时的口腔颌面外科实习,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按《口腔医学五年制学生实习大纲》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实习过程紧密结合《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针对性强化训练,使毕业后能够顺利通过考核,取得执业资格。并为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存在的不足:
1. 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并转换成教学成果。
2. 网络资源利用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