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卫生统计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卫生统计学-电子教材:第四章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第四章  常用概率分布

第一节   二项分布

一、二项分布的概念与特征  

(一)成败型实验(Bernoulli实验)

在医学卫生领域的许多实验或观察中,人们感兴趣的是卫生资格考试网某事件是否发生。如用白鼠做某药物的毒性实验,关心的是白鼠是否死亡;某种新疗法临床实验观察患者是否治愈;观察某指标的化验结果是否呈阳性等。将我们关心的事件A出现称为成功,不出现称为失败,这类试验就称为成-败型实验。指定性资料中的二项分类实验。

成-败型(Bernoulli)实验序列: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n次实验构成的序列称为成-败型实验序列。

  1)每次实验结果,只能是两个互斥的结果之一(A或非A)。

  2) 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次实验中事件A的发生具有相同的概率π。(非A的概率为1-π)。

实际工作中要求π是从大量观察中获得的较稳定的数值。

  3) 各次实验独立。各次的实验结果互不影响。

(二)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

   二项分布是指在只能产生两种可能结果(如“阳性”或“阴性”)之一的n次独立重复实验中,当每次试验的“阳性”概率保持不变时,出现“阳性”的次数X=0,1,2,…,n的一种概率分布。

若从阳性率为π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大小为n的样本,则出现“阳性”数为X的概率分布即呈现二项分布,记作:B(X;n,π)或B(n,π)。

举例 设实验白鼠共3只,要求它们同种属、同性别、体重相近,且他们有相同的死亡概率,即事件“白鼠用药后死亡”为A,相应死亡概率为π。记事件“白鼠用药后不死亡”为   ,相应不死亡概率为1-π。设实验后3只白鼠中死亡的白鼠数为X,则X的可能取值为0,1,2和3,则死亡鼠数为X的概率分布即表现为二项分布。

互不相容事件的加法定理

独立事件的乘法定理

构成成-败型实验序列的n次实验中,事件A出现   的次数X的概率分布为:

其中X=0,1,2…,n。  n,π是二项分布的两个参数 。

对于任何二项分布,总有

例4-2  临床上用针灸治疗某型头疼,有效的概率为60%,现以该疗法治疗3例,其中2例有效的概率是多大?

分析:治疗结果为有限和无效两类,每个患者是否有效不受其他病例的影响,有效概率均为0.6,符合二项分布的条件。

2例有效的概率是0.432

一例以上有效的概率为:

或:

(三)二项分布的特征

1.  二项分布的图形特征

n,π是二项分布的两个参数,所以二项分布的形状取决于n,π。可以看出,当π =0.5时分布对称,近似对称分布。当π ≠0.5时,分布呈偏态,特别是n较小时, π偏离0.5越远,分布的对称性越差,但只要不接近1和0时,随着n 的增大,分布逐渐逼近正态。因此, π或1- π不太小,而n足够大,我们常用正态近似的原理来处理二项分布的问题。

2.  二项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

 对于任何一个二项分布B(X;n,π),如果每次试验出现“阳性”结果的概率均为π ,则在n次独立重复实验中,出现阳性次数

X的总体均数为:

方差为:

标准差为: 

例   实验白鼠3只,白鼠用药后死亡的死亡概率π=0.6,则3只白鼠中死亡鼠数X的

总体均数为:   =3×0.6=1.8(只)

方差为:  

标准差为: 

如果以率表示,将阳性结果的频率记为  , 则P的

总体均数

总体方差为

总体标准差为  

式中 是频率p的标准误,反映阳性频率的抽样误差的大小。

例4-4 如果某地钩虫感染率为6.7%,随机观察当地150人,样本钩虫感染率为p,求p的抽样误差 。

二、二项分布的应用

(一)   概率估计

例4-5  如果某地钩虫感染率为13%,随机观察当地150人,其中有10人感染钩虫的概率有多大?

(二)单侧累计概率计算

 二项分布出现阳性次数至少为K次的概率为

阳性次数至多为K次的概率为

例4-6 如果某地钩虫感染率为13%,随机观察当地150人,其中至多有2人感染钩虫的概率有多大?至少有2人感染钩虫的概率有多大?至少有20人感染钩虫的概率有多大?

至多有2名感染的概率为:

至少有2名感染的概率为:

至少有20名感染的概率为:

第二节  Poisson分布的概念与特征

  一、Poisson分布的概念

  Poisson分布也是一种离散型分布,用以描述罕见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Poisson分布也可用于研究单位时间内(或单位空间、容积内)某罕见事件发生次数的分布,如分析在单位面积或容积内细菌数的分布,在单位空间中某种昆虫或野生动物数的分布,粉尘在观察容积内的分布,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放射出质点数的分布等。Poisson分布一般记作

Poisson分布作为二项分布的一种极限情况

Poisson分布可以看作是发生的概率π 很小,而观察例数很大时的二项分布。除要符合二项分布的三个基本条件外,Poisson分布还要求π或1-π接近于0和1。有些情况π和n都难以确定,只能以观察单位(时间、空间、容积、面积)内某种稀有事件的发生数X等来表示,如每毫升水中大肠杆菌数,每个观察单位中粉尘的记数,单位时间内放射性质点数等,只要细菌、粉尘、放射性脉冲在观察时间内满足以上条件,就可以近似看为Poisson分布。

二、Poisson分布的特征

1.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为: 

式中 为Poisson分布的总体均数,X为观察单位时间内某稀有事件的发生次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为常数,约等于2.71828。

如某地20年间共出生短肢畸形儿10名,平均每年0.5名。就可用   代入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来估计该地每年出生此类短肢畸形儿的人数为0,1,2…的概率P(X)。

2.Poisson分布的特性:

(1)Poisson分布的的总体均数与总体方差相等,均为

(2)Poisson分布的观察结果有可加性。即对于服从Poisson分布的m个互相独立的随机变量X1,X2…XM,它们之和也服从Poisson分布,其均数为这m个随机变量的均数之和。

从总体均数为的服从Poisson分布总体中随机抽出一份样本,其中稀有事件的发生次数为X1,再独立地从总体均数为的Poisson分布总体中随机抽出另一份样本,其中稀有事件的发生次数为X2,则他们的合计发生数T=X1+X2也服从Poisson分布,总体均数为

Poisson分布的这些性质还可以推广到多个Poisson分布的情形。例如,从同一水源独立地取水样5次,进行细菌培养,每次水样中的菌落数分别为,均服从Poisson分布,分别记为,把5份水样混合,其合计菌落数也服从Poisson分布,记为,其均数为

医学研究中常利用Poisson分布的可加性,将小的观察单位合并以增大发生次数X,以便用正态近似法进行统计推断。

二、 Poisson分布的应用

(一)   概率估计

例4-7 如果某地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概率为80/00,那么该地120名新生儿中有4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有多大?

(二)单侧累计概率计算

Poisson分布出现阳性次数至多为K次的概率为

阳性次数至少为K次的概率为

例4-8 如果某地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概率为80/00,那么该地120名新生儿中至多有4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有多大?至少有5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有多大?

至多有4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

至少有5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

例4-9  实验显示某100cm2培养皿平均菌落数为6个,试估计该培养皿菌落数小于3个的概率,大于1个的概率。

该培养皿菌落数小于3个的概率

该培养皿菌落数大于1个的概率

三、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的的正态近似

1.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  

  二项分布的形状取决于n,π,当π=0.5时分布对称,当π≠0.5时,分布呈偏态,特别是n较小时, π偏离0.5越远,分布的对称性越差,随着n的增大,分布逐渐趋向于对称。理论上可以证明,不管π如何,当n相当大时,只要π不接近1和0时,特别是当nπ或n(1- π )都大于5时,二项分布B(X;n,π)近似正态分布N(nπ,nπ(1-π))。

二项分布累积概率的正态近似公式为:

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例4-14  如果某地钩虫感染率为13%,随机观察当地150人, 其中至少有20人感染钩虫的概率有多大?

n π=150×0.13=19.5

n(1- π)=150×(1-0.13)=130.5

至少有20人感染钩虫的概率为50%。

2.  Poisson分布的正态近似

  Poisson分布,当总体均数小于5时, 越小,分布越呈偏态,随着的增大,分布逐渐趋向于对称。理论上可以证明,随着Poisson分布也渐近为正态分布。当时,Poisson分布资料可按正态分布处理。

Poisson分布累积概率的正态近似公式为:

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例4-15  实验显示某放射性物质半小时内发出的脉冲数服从Poisson分布,平均为360个,试估计该放射性物质半小时内发出的脉冲数大于400个的概率。

试估计该放射性物质半小时内发出的脉冲数大于400个的概率为1.66%。

第三节   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的概念

正态分布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一种分布,若指标X的频率分布曲线对应于数学上的正态分布曲线,则称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即正态曲线的方程为

  -∞<X<+∞

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这种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

对于任意一个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可作如下的标准化变换,也称Z变换,

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

  -∞<Z<+∞

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即纵坐标的高度。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

1.   关于对称。即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2. 在处取得概率密度函数的最大值,在 处有拐点,表现为 钟形曲线。即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最高。

3.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µ和标准差σ。

µ是位置参数,σ是变异度参数(形状参数)。常用N(µ,σ2)表示均数为μ  ,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用N(0,1)表示标准正态分布。

4. 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横轴上正态曲线下的面积等于100%或1。

二、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正态方程的积分式(分布函数):

F(X)为正态变量X的累计分布函数,反映正态曲线下,横轴尺度自-∞到X的面积,即下侧累计面积 。

标准正态分布方程积分式(分布函数):

Φ(Z)为标准正态变量 u的累计分布函数,反映标准正态曲线下,横轴尺度自-∞到Z的面积,即下侧累计面积 。

三、标准正态分布表

用查表代替计算必须注意:

1)表中曲线下面积为-∞到Z的面积。

2)当µ,σ和X已知时,先求出Z值,再用Z值查表,得所求区间占总面积的比例。当µ和σ未知时,要用样本均数和样本标准差S来估计Z值。

3)曲线下对称于0的区间,面积相等。

4)曲线下横轴上的面积为100%或1。

正态分布是一种对称分布,其对称轴为直线X=µ,即均数位置,理论上:

   µ±1σ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8.27%

   µ±1.96σ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5%

   µ±2.58σ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

实际应用中:

   ±1 S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8.27%

   ±1.96 S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5%

   ±2.58 S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

标准正态分布的µ=0,σ=1,则

µ±σ相当于区间(-1,1),

µ±1.96σ相当于区间(-1.96,1.96),

µ±2.58σ的区间相当于区间(-2.58,2.58)。

区间(-1,1)的面积:1-2Φ(-1)=1-2×0.1587=0.6826=68.26%
区间(-1.96,1.96)的面积:1-2Φ(-1.96)=1-2×0.0250=0.9500=95%
区间(-2.58,2.58)的面积:1-2Φ(-2.58)=1-2×0.0049=0.9902=99.02%

例 4-10 X服从均数为,标准差为的正态分布,,试估计(1)X取值在区间上的概率;(2)X取值在区间上的概率;

先做标准化变化:

 

正态曲线下面积对称,则区间(1.96,∞)的面积也是0.025。Z取值于(-1.96,1.96)的概率为1-2×0.025=0.95,即X取值在区间上的概率为95%。

例 4-11   已知某地1986年120名8岁男童身高均数医学检验网,S=4.79 cm  ,估计(1)该地8岁男孩身高在130 cm以上者占该地8岁男孩总数的百分比;(2)身高界于120cm~128cm者占该地8岁男孩总数的比例;(3)该地80%男孩身高集中在哪个范围?

(1)先做标准化变化:

理论上该地8岁男孩身高在130 cm以上者占该地8岁男孩总数的7.21%。

(2)

(3)

查附表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左侧面积为0.10所对应的Z值为-1.28,所以80%的8岁男孩身高值集中在区间内,即116.9cm~129.2cm

四、正态分布的应用

(一)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参考值范围:指特定的“正常”人群的解剖、生理、生化、免疫等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

制定参考值范围的步骤:
 1.  选择足够数量的正常人作为调查对象。
 2.  样本含量足够大。
 3.  确定取单侧还是取双侧正常值范围。
 4.  选择适当的百分界限。
 5.  选择适当的方法。

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方法:
  1.  正态近似法:适用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2.  百分位数法: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

例4-12  某地调查120名健康女性血红蛋白,直方图显示,其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得均数为117.4g/L,标准差为10.2g/L ,试估计该地正常女性血红蛋白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

分析:正常人的血红蛋白过高过低均为异常,要制定双侧正常值范围。

该指标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

例3.6 某地调查110名正常成年男子的第一秒肺通气量,得均数为4.2 L,标准差为0.7 L ,试估计该地正常成年男子第一秒肺通气量的95%参考值范围。

分析:正常人的第一秒肺通气量近似正态分布,且只以过低为异常,要制定单侧下限。

该地正常成年男子第一秒肺通气量的95%参考值范围为:不低于3.052L。

例 3 某年某市调查了 200例正常成人血含量(μg/100g)如下,试估计该市成人血铅含量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

分析:血铅的分布为偏态分布,且血铅含量只以过高为异常,要用百分位数法制定单侧上限。

二、质量控制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检测误差,常用±2S作上下警戒线,以±3S作为上下控制线。这里的2S和3S可视为1.96S 和2.58S的约数。其依据是正常情况下检测误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判断异常的8种情况是:

v 有一个点距中心线的距离超过3个标准差(控制限以外)

v 在中心线的一侧连续有9个点

v 连续6个点稳定地增加或减少

v 连续14个点交替上下

v 连续3个点中有两个点距中心线距离超过2个标准差(警戒限以外)

v 连续5个点中有4个点距中心线距离超过1个标准差

v 中心线一侧或两侧连续15个点距中心线距离都超出1个标准差以内

v 中心线一侧或两侧连续8个点距中心线距离都超出1个标准差范围。

三、统计处理方法的理论基础

如  统计描述中计算算术平均数、标准差、

   统计推断中进行总体均数置信区间估计、t 检验、F 检验、相关与回归等分析

1.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是( )

A 0,1   B 1,0  C  0,0   D 1,1

2.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与σ,( )对应的正态曲线愈趋扁平。

A μ愈大   B μ愈小 C σ愈大  D σ愈小

3.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与σ,( )对应的正态曲线平行右移。

A 增大μB 减小μ   C 增大σ  D 减小σ

4. 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1,σ12),随机变量Y服从正态分布N(μ2,σ22),X与Y独立,则X-Y服从( )

A  N(μ1+ μ2,σ12- σ22)  B  N(μ1- μ2,σ12- σ22)   C  N(μ1-μ2,σ12+σ22)D  N(0σ12+σ22)

5. 二项分布的概率分布图在(  )条件下为对称图形。

A n>50  B π=0.5 C=1   D   nπ>5

6. ( )的均数等于方差。

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  

C  Poisson分布  D  对称分布

7. 设X1,X2分别服从以λ1,λ2为均数的Poisson分布,且X1,X2独立,侧X1,X2服从以(  )为方差的Poisson分布。

A λ12+λ22  B λ1+λ2  C(λ1+λ2)2   D (λ1+λ2) -1/2

8. 满足(  )时,二项分布B(n ,π)近似正态分布。

A nπ 和n(1-π) 均大于等于5 B nπ 或n(1-π) 均大于等于5

C n>50D   nπ足够大

9. 满足(  )时,Poisson分布P(λ)近似正态分布。

A λ无限大B λ>20

C λ =1 D λ =0.5

10. 满足( )时,二项分布B(n ,π)近似Poisson分布。

A nπ 和n(1-π) 均大于等于5  B n~∞

C n很大且π接近0.5D n很大且π接近0

11. 观察某地100名12岁男孩身高,均数为138.00cm,标准差为4.12cm,Z=(128.00-138.00)/4.12。Φ(Z)是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1- Φ(Z)=1- Φ(-2.43)=0.9925,结论是( )

A 理论上身高低于138.00cm的12岁男孩占99.25%

B 理论上身高高于138.00cm的12岁男孩占99.25%

C 理论上身高低于128.00cm的12岁男孩占99.25%

D 理论上身高高于128.00cm的12岁男孩占99.25%

相关文章
 病理学实验指导: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儿科学电子教案:风湿热
 中医妇产科学讲稿:第六节 卵巢肿瘤
 有机化学作业习题:第十章 酚和醌
 医学统计学电子教材:Survival Analysis
 内科学图片库:支气管扩张支扩形成小事泡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