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会计资格
资讯
政策法规 考试动态 考试大纲
报名时间 模拟试题 考试真题
考试相关
会计基础 会计法规 会计电算化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会计从业资格 > 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 > 正文
2012年山东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基础讲义(12)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2/6/12 字体:

表2-8 商业汇票提示承兑的期限

汇票类型

承兑类型

提示承兑的期限

不按期承兑的后果

见票即付的商业汇票

无需提示承兑汇票

见票即付

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商业汇票

可以提示承兑汇票

持票人应当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即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见票后定期付款的商业汇票

必须提示承兑汇票

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重点提示】一定要掌握住上述三种商业汇票的提示承兑的不同。

【例题18·单选题】下列关于承兑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

B.承兑是商业汇票特有的制度

C.承兑是银行汇票特有的制度

D.承兑人不得以其与出票人之间的资金关系来对抗持票人

【答案】C

(2)承兑成立。

①承兑时间。付款人对向其提示承兑的汇票,应当自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承兑或者拒绝承兑。一般来说,如果付款人在3日内不作承兑与否表示的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则应视为拒绝承兑。持票人可以请求其作出拒绝承兑证明,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

【重点提示】注意承兑期为3天,如果付款人在3日内不作表示的,则视为拒绝承兑。

②接受承兑。付款人收到持票人提示承兑的汇票时,应当向持票人签发收到汇票的回单。回单上应当记明汇票提示承兑日期并签章。回单是付款人向持票人出具的已收到请求承兑汇票的证明。

③承兑的格式。付款人承兑汇票的,应当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和承兑日期并签章;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应当在承兑时记载付款日期。汇票上未记载承兑日期的,以3天承兑期的最后一日为承兑日期。由此可见,在这三个记载事项中,承兑文句和承兑人签章是绝对记载事项,缺一不可,否则承兑行为无效。而承兑日期则属于相对记载事项,即使该项内容欠缺,承兑仍然有效,但应以法律的规定作为补充,即以付款人3天的承兑考虑时间的最后1天为承兑日期。与此同时,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付款人还应当在承兑时记载付款日期。上列应记载事项必须记载于汇票的正面,而不能记载于汇票的背面或粘单上。

【重点提示】注意承兑文句和承兑人签章是绝对记载事项,而承兑日期则属于相对记载事项。

④退回已承兑的汇票。付款人依承兑格式填写完毕应记载事项后,并不意味着承兑生效,只有在其将已承兑的汇票退回持票人才产生承兑的效力。

【重点提示】此处容易出判断题,一定注意。

【例题19•判断题】付款人依承兑格式填写完毕应记载事项后,承兑行为生效。( )

【答案】×

2.承兑的效力

承兑生效后,即对付款人产生相应的效力。付款人承兑汇票后,应当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这一到期付款的责任是一种绝对责任。具体表现在:(1)承兑人于汇票到期日必须向持票人无条件地支付汇票上的金额,否则其必须承担迟延付款责任;(2)承兑人必须对汇票上的一切权利人承担责任,该等权利人包括付款请求权人和追索权人;(3)承兑人不得以其与出票人之间资金关系来对抗持票人,拒绝支付汇票金额;(4)承兑人的票据责任不因持票人未在法定期限提示付款而解除。

【重点提示】注意承兑人的责任是一种绝对责任。其四个表现一定要记住。

【例题20•多选题】承兑生效后,即对付款人产生相应的效力。具体表现在()

A.承兑人于汇票到期日必须向持票人无条件地支付汇票上的金额,否则其必须承担迟延付款责任

B.承兑人必须对汇票上的一切权利人承担责任,该等权利人包括付款请求权人和追索权人

C.承兑人不得以其与出票人之间资金关系来对抗持票人,拒绝支付汇票金额

D.承兑人的票据责任因持票人未在法定期限提示付款而解除

【答案】ABC

3.承兑不得附有条件

付款人承兑商业汇票,不得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

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银行,应当按照票面金额向出票人收取万分之五的手续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12年江苏省《会计基础》串讲讲义汇总
 2012年湖北省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考情分析汇
 2012年福建会计从业《会计基础》重点串讲汇
 2013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辅导
 2012年全国《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考点归纳
 北京会计从业《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基础讲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