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蒙古族医学 > 蒙药 > 正文
唐松草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Tang song cao
蒙药名
别名
考证
中药材基原
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瓣蕊唐松草 Thalictrum Petaloideum L. 多年生草本,无毛。茎高20~50cm,分枝。三至四回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近圆形或菱形,长3~12mm,宽2~25mm,3浅裂至3深裂,裂片卵形或倒卵形,全缘,脉平或微隆起;上面绿色,下面微带粉白色,有短柄。复单歧聚伞花序伞房状;花梗长0.5~2.8cm;花直径1~2cm;萼片4,白色,卵形,长3~5mm,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长5~12mm,花丝倒披针形,比花药宽;心皮4~13,花柱短,柱头狭椭圆形。瘦果卵形,长4~6mm,纵肋明显,宿存花柱长约lmm。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灌木丛和林缘草地中。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安徽、四川等地。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去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短缩;细根数十条密生于根茎下,长8~15cm,直径1~1.5mm,四棱形;表面棕褐色;质较脆,易折断,断面略粉性。气微,味微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方形。表皮破碎,具根毛。皮层狭窄,大部分脱落;内皮层明显,细胞具纵隔,母细胞切向延长,有3~5个子细胞。中柱鞘部位细胞壁增厚,非木化。维管束4束,成对角排列,韧皮部外侧有3~4束纤维束向角隅处呈辐射状排列,木质部束间和中央各有一纤维束。
化学成分
根含小檗碱(berberine),隐品碱(crytopin),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1]。
药理作用
炮制方法
性味
味苦,性寒。
功效
清热,提脓,愈伤,接脉。
主治
主治肺脓疡,脏腑外伤,失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治讧热 黄连绵参葶苈子、丹参吉勒泽、北沙参查干泵嘎各等量。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后续医典》七味清讧热散)
制剂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1)朱敏,等.中草药,1989,20(11):509
蒙药名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唐松草
唐松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