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蒙古族医学 > 蒙药 > 正文
点地梅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Dion di mei
蒙药名
达兰-套布其
别名
叶日毛堂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称:“叶细而有细密的凹点,花朝上,鸟眼状,红色,春初生于草甸、湖泊旁。”并附植物形态图2幅。据上述植物形态及附图特征,认定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叶日毛堂即达兰-套布其(点地梅)。
中药材基原
报春花科植物东北点地梅、北点地梅的全草。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1.东北点地梅 Androsace fillformis Retz. 一年生草本。全株几无毛或部分有纤毛。主根不发达,具多数纤维状根。莲座状叶丛单生,直径2~8cm;叶柄纤细,等长于或稍长于叶片;叶片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6~25mm,先端钝或稍锐尖,基部短渐狭,边缘具稀疏小牙齿,无毛。花葶通常3至多枚自叶丛中抽出,高2.5~15cm,无毛或仅上部被稀疏短腺毛;伞形花序多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2mm;花梗丝状,长短不等,长2~7cm;花萼杯状,长2~2.5mm,5分裂,分裂约达中部,裂片三角形,朱端税尖,具极狭的膜质边缘,无毛或有时疏被腺毛;花冠白色,直径约3mm,筒部比花萼稍短,5裂,裂片长圆形;雄蕊着生在花冠简内,花丝长约0.4mm,花药长圆状三角形,长约0.3mm;子房球形。蒴果近球形,直径约2mm,果皮近膜质,外被宿存花萼,5瓣裂,种子细小,多数,棕褐色,近长圆形,直径约0.3mm;种皮有网纹。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于1000~2000m的潮湿草地、林下或水沟边。东北及内蒙古、新疆等地。分布于 2.北点地梅 Androsace septentrionalis L. 一年生草本。直根系,主根细长,支根较少。莲座状叶丛单生,直径1~6cm;叶无桶或下延呈宽翅状柄;叶片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30mm,宽2~6mm,先端钝或稍锐尖,通常中部以上叶缘具稀疏锯齿,上面及边缘被短毛及2~4分叉毛,下面近无毛。花葶1至多数,直立,高7~25cm,黄绿色,下部略呈紫红色,花葶与花梗都被2~4分叉毛和短腺毛;伞形花序有多数花,苞片多数,条状披针形,长2~3mm;花梗细不等长,长1~2cm,果期伸长2~6(~10)cm,被短腺毛;花萼钟形或陀螺状,长约25mm,明显具棱,5浅裂,裂片狭三角形,分裂达全长的1/3,先端锐尖,颜色较简部深;花冠白色,高脚碟状,直径与花萼几相等,5裂,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2mm,宽0.6mm,先端近全缘;雄蕊5;子房倒圆锥形,花柱长0.3mm,柱头头状。蒴果倒卵状球形,先端5瓣裂。种子多数,多面体形,长约0.6mm,宽0.4mm,棕褐色,种皮粗糙,具蜂窝状凹眼。花期6月,果期7月。 生于草原、山地阳坡和沟谷中。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河 北、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炮制方法
性味
味苦、甘,性寒。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疗伤,祛协日乌素,滋养强壮。
主治
主治创伤化脓疼痛,肿毒性关节炎,协日乌素症,赫依、协日乌素合并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9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治关节协日乌素症,赫依、协日乌素合并症 点地梅,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2~3次,水煎服。(《内蒙古东部区验方》点地梅汤)
制剂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蒙药名出处
《认药白晶鉴》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藏点地梅
点地梅
点地梅
藏点地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