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医杂志1986,27(12):908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益母草30g,半边莲30g,黄芪15g,熟地15g,怀山药10g,泽泻15g,山萸肉6g,丹皮6g,茯苓10g,苏叶30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肾炎。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药用蒸气冲煮,日1剂。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慢性肾炎122例,男72例,女50例;年龄15-55岁;病程1-21年。诊断按1977年10月北戴河肾炎座谈会制定的标准。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小便常规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70mg,或尿蛋白定性试验连续2月(8-10次)阴性,血胆固醇、血浆蛋白正常,酚红排泌率正常,尿素氮及非蛋白氮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接近正常,尿蛋白定性为微量,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1g以上,血浆蛋白或胆固醇接近正常,肾功能明显好转;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蛋白尿减少,血液化验及肾功能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各项检查均无改善,或时好时坏或病情反而恶化者。单用中药治疗的101例结果:痊愈32例(31.7%),显效14例(13.9%),好转26例(25.7%);无效29例(25.7%);总有效率为71.3%。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