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1,16(l):14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黄芪、茯苓、白术、女贞子、桑寄生、菟丝子、蒲公英、蛇舌草、藤梨根、丹皮、丹参、赤芍、白芍。
|
加减 |
口苦,尿黄,舌苔腻,肝功能异常者,加黄芩、茵陈、虎杖、田基黄,减少补益脾肾药;乏力,腰酸,头昏,舌苔薄净,脉细,肝功能基本正常,免疫功能低下者,加山雏肉、巴戟天、肉苁蓉与补益肝肾、平补阴阳之品;肝区隐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下瘀斑者,加当归、泽兰、蒲黄;舌质红绿,舌苔少,口干,脉细数者,加生地、麦冬、沙参。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乙型肝炎。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可连服2-3疗程。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本组53例中,男44例,女9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4岁,平均25.4岁。全部病例根据1987年全国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肝炎包括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型肝炎。治疗前53例中HBsAg阳性兼HBeAg阳性者36例,兼抗-HBc阳性者40例,3项均阳性者23例,SGPT异常者36例。结果:36例SGPT异常者29例恢复正常,恢复率为80%;治疗后HBV血清学检查,53例HBsAg阳性者有19例(36%)转阴,阴转时间小于3个月者6例,大于6个月者5例;36例HBeAg阳性者有26例(72%)转阴,阴转时间小于3个月者5例,大于6个月者6例;40例抗-HBc阳性者有30例(75%)转阴,阴转时间小于3个月者11例,大于6个月者5例;53例抗-HBe阳性者有22例(41%)转阴,阴转时间小于3个月者5例,大于6个月者8例;53例抗-HBs阳性者有3例(5.6%)转阴,均在3个月内阴转。大多数病例的阴转时间在3-6个月。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