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方剂现代应用 > 正文
肝炎I号贴膏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处方来源 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89,4(2):2
剂型 膏剂
药物组成 山豆根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等6味。
加减
功效
主治 急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分别贴敷足三里、肝炎穴、肝俞、脾俞、右期门5个穴位上,隔日更换1次,1个月为1疗程。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1.急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组50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9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1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7岁以下10例,18-30岁24例,31-50岁14例,51岁以上2例,平均年龄26.3岁;病程1-7日10例,8-14日10例,15日以上30例,平均病程21.1日;其中HBsAg阳性27例,HBeAg阳性9例。对照组50例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8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2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7岁以下10例,18-30岁30例,31-50岁5例,51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21.1岁;病程1-7日21例,8-14日14例,15日以上15例,平均病程18.7日;其中HBsAg阳性21例,HBeAg阳性6例。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化验、诊断均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本方贴敷,对照组用联苯双脂胶囊5(7.5mg)-10粒(15mg),维生素C片0.2g,酵母片0.9g,每日2次内服1个月为1疗程。以上2组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可静滴10%葡萄糖500ml,每日1次,10-15日。每隔7-10日查1次肝功、SGPT、胆红素定量、HBsAg滴度、HBeAg。疗效标准:临床近期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肝脏肿大恢复正常,无压痛与叩痛,各项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好转:主要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好转,黄疸指数7U以下,SGPT、ZnTT均下降5%以上。无效:与治疗前比无变化或恶化者。结果:治疗组中,近期治愈4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对照组联苯双酯组中,近期治愈32例,好转10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4%;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后(X2=5.95,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近期疗效肝炎1号贴膏优于联苯双酯组。对HB-sAg阴转:治疗组27例中阴转15例,滴度下降50%以上7例,有效率81.48%;对照组21例中,阴转1例,滴度下降1例,有效率9.5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后(X2=24.46,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肝炎贴膏对HBsAg清除优于联苯双酯组。对HBeAg阴转:治疗组HBeAg阳性9例,其中阴转6例,阴转率66.6%;对照组中HBeAg阳性6例,无1例阴转;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后(X2=61.6,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肝炎1号贴膏对HBeAg消除明显优于联苯双酯组。停药后两组随访半年,治疗组随访30例,复发5例,占16.66%;对照组随访30例,复发16例,占6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后(X2=8.86,P<0.05),有非常明显差异,说明远期疗效,肝炎I号贴膏明显优于对照组。
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用本方贴敷足三里、三阴交、肝炎穴、肝俞、脾俞、肾俞,隔日1次。维生素CO.2g,酵母片0.9g,每日2次内服。1疗程3个月。治疗HBsAg携带者50例,男37例,女13例。另设对照组36例,口服维生素C和酵母片。诊断以无肝炎病史,血清HBsAg持续半年以上未阴转,无肝炎体征,肝功能正常者为观察对象。结果:阴转11例(22%);有效(自觉症状消失,滴度下降50%以上)15例(30%);无效24例(48%);总有效率52%。对照组阴转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肝炎贴膏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药理作用
毒性试验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生产厂家
各家论述
备注
相关文章
藏茵陈片
肝喜乐片
清热疏肝口服液
鸡骨草肝炎丸
肝复颗粒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