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浙江中医杂志1985,(6):253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黄连10g,栀子10g,厚朴12g,半夏12g,淡豆豉12g,菖蒲12g,芦根15g, |
加减 | 如热重于湿者,加黄芩、滑石、车前子;白痢,加薏苡仁、竹叶;胸腔胀满,加草果、白蔻仁;呕吐,加藿香、竹茹;腹泻,去淡豆豉、芦根,加茯苓、薏苡仁;大便隐血,加地榆炭、茜草炭。 |
功效 | |
主治 | 伤寒与副伤寒。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本组治疗伤寒与副伤寒35例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8-30岁。均为首次发病,主症为发热(体温38.5-40℃),食欲不振,胸腔痞闷,身困乏力,脾脏肿大。35例全部治愈,每周检查血、尿、大便和伤寒血清凝集反应连续2次均属正常范围,症状和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服药4日热退者19例,6日热退者16例,平均退热时间为5日。其中有3例2周后复发,经继续治疗获愈。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