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tie luo ha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毛茛科植物察瓦龙乌头的块根。 |
动植物形态 | 察瓦龙乌头,多年生草本,高20-35cm。块根胡萝卜形,长约1.8cm,直径5mm。茎直,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叶互生;基生叶和茎最下部叶均有长柄,叶柄长6-7.5cm几无毛;叶片五角状肾形,长2.4-2.7cm,宽约5cm,3深裂几达基部,中央深裂片倒卵状菱形,上部3浅裂,浅裂片具1-2小裂片或牙齿,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上面被短伏毛,下面无毛。总状花序有2-5朵花;花序轴和花梗稍密被伸展的黄色短柔毛;苞片叶状;花梗长2-4.6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基部;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堇色,外面稍密被短柔毛,内面疏被短柔毛,上萼片盔形,高约9mm,自基部至喙长1.5-1.8cm,下缘稍凹,外缘斜,侧萼片长约1.4c;花瓣2,长约2cm,疏被短毛,瓣片长约7mm,唇长约2.5mm,距长约2m ,向后伸展;雄蕊多数,花丝有2小齿,上部疏被短柔毛;心皮3,密被黄色长柔毛。萵葖果。种子多数。花期8月,果期9-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察隅、察瓦龙。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3500m的山坡草地。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性温;大毒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
功效分类 | 祛风除湿药;活血止痛药 |
主治 | 风湿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扭伤 |
用法用量 | 外用:行之有效量,泡酒搽。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conitum changianum W.T.Wang |
科属分类 | 毛茛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