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地蓬草、太白针
|
汉语拼音 |
tai bai lu jia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石蕊科植物细石蕊的枝状体。
|
动植物形态 |
初生地衣体鳞叶状,背面黄绿色,腹面白色,无粉芽。果柄(子器柄)由初生地衣体上伸出,圆柱状,较细,中空,高达8cm,粗1-3mm,单一或很少上部分枝,枝顶端呈锥状或有稍倾斜的杯,杯底不穿孔,杯缘常再生新杯,分枝腋间无穿孔;表面呈淡灰绿色、绿褐色,皮层较平滑,有龟裂,近基部处常生有小鳞叶。子囊盘生于杯缘上,具短柄,呈褐色。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安徽、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岩石表面的落叶层上或灌丛基部的苔藓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四季可采,去杂质,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地衣林鳞片状,表面灰绿色,里面灰白色,很少瓣裂,无粉芽。子器柄长约5cm,直径约1.5mm,呈树枝状,形如鹿角,先端生有杯状体。杯状体周边延生呈掌状,杯缘生有多数子器。
|
中药化学成分 |
地衣体含黑茶渍素(atranorin),松萝酸(us-nic acid)和过氧麦角甾醇(peroxyergosterol).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性凉
|
归经 |
膀胱;肝经
|
功效 |
利水通淋;消肿解毒;止血生肌
|
功效分类 |
利水通淋药;消肿解毒药;止血生肌药
|
主治 |
不便淋涌;风热目赤;烂弦风眼;黄水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陕西中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Lichen Cladoniae Gracili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ladonia gracilis (L.)Willd.
|
科属分类 |
石蕊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