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三块瓦、三叶珍珠草、三支叶、节骨
风、解毒草、跌打鼠
|
汉语拼音 |
san zhang ye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报春花科植物三叶香草的全草或根。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全株平滑无毛。根圆柱形,肉质,表面赤褐色。茎直立,高50-80cm,表面灰绿色,有细纵纹。叶通常3枚轮生茎端,叶柄短,长约5mm,上面有细纵纹;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20cm,宽5-1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呈波状,两面叶脉明显。总状花序侧生于茎上,长6-9cm,多数,每一花序通常具3-10花,花梗长6-10mm;苞片条状钻形,长约3mm;花萼5-6裂,裂片卵形,长约2mm,两面均有无柄腺体,内面尤密;花冠白色或黄色,径约1cm,5深裂至基部,近分离,裂片狭长圆形,长约6mm;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长约4mm,顶孔开裂;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线形,柱头头状或平截,先端有棕色斑点。蒴果球形,白色,直径约5mm。种子细小,棕红色。花期5-6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潮湿的杂草及灌木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常弯曲,长5-15cm或更长,直径2-5mm。表面较平滑,淡红褐色,有众多棕红色小斑点,并有稀疏的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断时有粉尘。断面皮部较木部厚,类白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淡黄色。气无,味微辣。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苦;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通络;行气活血
|
功效分类 |
平肝息风药
|
主治 |
风湿痹痛;脘腹疼痛;跌打肿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9g;鲜品15~30g;或泡酒。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酒调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云南中草药》:疏风通络,平肝。2.《文山中草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
考证 |
出自《云南中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Lysimachia insignis Hemsl.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Radix et Herba Lysimachiae Insignis
|
科属分类 |
报春花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