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cao ye shui zhu ma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荨麻科植物糙叶水苎麻的茎叶或根。
|
动植物形态 |
灌木或亚灌木,高可达4m。小枝被短糙伏毛。叶通常对生,有时上部叶互生,纸质;叶柄长2-3cm,有毛或无毛;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10cm,宽3.5-6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密生牙齿,基出脉3条,表面粗糙,脉常下陷,背面脉隆起如网状,两面被短糙伏毛;托叶线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穗状花序单生于叶腋,团伞花序互相分开,与叶片等长或较长,单一或分枝;雄花直径约2mm,花被片4,雄蕊4;雌花簇球形,直径约2.5mm,花被管状,外被短糙伏毛,柱头丝形。瘦果细小,扁而具角,宿存花被生短糙伏毛,宿存花柱丝形。花期9月,果期11-12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坡林下。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秋、冬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微苦;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除湿;解毒;疗疮
|
功效分类 |
祛风湿药
|
主治 |
风湿痹痛;疮毒;烧烫伤;疟疾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或煎水洗。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治风湿痛、疮毒;根用于疟疾。
|
考证 |
始载于《中国树木分类学》。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Boehmeria platyphylla D. Don var.scabrella(Roxb.)Weed.[Boehmeria macrophylla Hornem.var.scabrella (Roxb.)Long.]
|
科属分类 |
荨麻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