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葛菌、葛藤菌、地重楼、石上莲、独脚莲、山狗球、天麻公子、仇人不见面
|
汉语拼音 |
shen shan bu chu tou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蛇菰科植物红烛蛇菰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草本,高约10cm。根茎红褐色或淡紫红色,不整齐的卵圆形,多少分枝,表面部分平滑并大部有小凸体,顶端裂鞘呈钟状杯形,基部易与根茎本体脱离;裂鞘分裂至中部,裂片4,粗齿状,表面密被颗粒状小疣瘤和稀疏而明显的红黄色星芒状皮孔;花茎红色,长达10cm,自基部至中部以上为鳞状苞片所遮盖;鳞状苞片红黄色,舟状,长约4cm,宽约1.5cm,旋生。花雌雄异株(序);花序均呈圆锥状球形,长1.5-2cm,宽约1.5cm;雄花3数,苍褐色,花被3裂,聚药雄蕊有横裂的花药3枚;雌花淡红紫色,子房纺锤状,密集淡红紫色,着生于附属体基部,花柱丝状,附属体棍棒状,长达1mm,先端截平或中央稍凹陷。花期3-5月,果期5-7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100-2000m的密林中阴湿地段或山谷间。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季采挖,除去泥沙、杂质,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微酸;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止痛;凉血;散瘀消肿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止痛药;凉血药;散瘀消肿药
|
主治 |
胃痛;咯血;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痔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炖肉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浸酒、醋外搽。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Balanophora mutinoides Hayata[B.kawakamii Val.;B.validaDiels;B.harlandii auct.non Hook.f.]
|
科属分类 |
蛇菰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