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有毒中药古籍文献 > 正文
山蛩虫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异名
释名 盖此即马陆之在山而大者耳,故曰山蛩。
产地 藏器曰:生山林间。
生境
性味
归经
药物形态 状如百足而大,乌斑色,长二、三寸。更有大如指者,名马陆,能登木群吟,已见《本经》。 时珍曰:按:《本经》,马陆一名百足,状如大蛩,而此云状如百足而大,更大者为马陆,则似又指百足为一物矣。
品种考证
养殖栽培
采收
加工
鉴别
贮藏
炮制
质量鉴定
主治 人嗜酒不已,取一节烧灰,水服,便不喜闻酒气。过一节则毒人至死。又烧黑敷恶疮,亦治蚕病白僵,烧灰粉之(藏器)。
功用
用法
用量
毒副作用
临证应用
配伍应用
配伍禁忌
妊娠禁忌
食忌
使用注意 鸡、犬皆不敢食之。
附方
医案
药用机理
全文 山蛩虫
(《拾遗》)
【集解】
藏器曰:生山林间。状如百足而大,乌斑色,长二、三寸。更有大如指者,名马陆,能登木群吟,已见《本经》。
时珍曰:按:《本经》,马陆一名百足,状如大蛩,而此云状如百足而大,更大者为马陆,则似又指百足为一物矣。盖此即马陆之在山而大者耳,故曰山蛩。鸡、犬皆不敢食之。
【气味】有大毒。
【主治】人嗜酒不已,取一节烧灰,水服,便不喜闻酒气。过一节则毒人至死。又烧黑敷恶疮,亦治蚕病白僵,烧灰粉之(藏器)。
【附录】蚰蜒(《拾遗》)
藏器曰:状如蜈蚣而甚长,色正黄不斑,大者如钗股,其足无数,好脂油香,故入人耳及诸窍中。以乳灌之,即化为水。
时珍曰:处处有之,墙屋烂草中尤多。状如小蜈蚣,而身圆不扁,尾后秃而无歧,多足,大者长寸余,死亦蜷屈如环,故陶弘景误以为马陆也。其入人耳,用龙脑地龙硇砂,单吹之皆效。或以香物引之。《淮南子》云“菖蒲去蚤虱而来蛉蛩”,即此虫也。扬雄《方言》云:一名入耳,一名蚨虶,一名蚭,一名蜟蚳。又一种草鞋虫,形亦相似而身扁,亦能入人耳中。蠼螋(《拾遗》。音瞿搜) 藏器曰:状如小蜈蚣,色青黑,长足。能溺人影,令人发疮,如热痱而大,若绕腰匝不可疗,山中者溺毒更猛。惟扁豆叶敷之即瘥,诸方大有治法。
时珍曰:蠼螋喜伏氍KT之下,故得此名。或作蛷螋。按《周礼·赤茇氏》:凡隙屋,除其貍虫蛷螋之属,乃求而搜之也。其虫隐居墙壁及器物下,长不及寸,状如小蜈蚣,青黑色。二须六足,足在腹前,尾有叉歧,能夹人物,俗名搜夹子。其溺射人影,令人生疮,身作寒热。古方用犀角汁、鸡肠草汁、马鞭草汁、梨叶汁、茶叶末、紫草末、羊髭灰、鹿角末、燕窠土,但得一品涂之皆效。孙真人《千金方》云:予曾六月中得此疮,经五、六日治不愈。有人教画地作蠼螋形、以刀细取腹中土,以唾和涂之,再涂即愈。方知万物相感,莫晓其由。
语义
相关文章
山蛩虫
山蛩虫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