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资源
 医学全在线 > 医学图谱 > 影像诊断 > CT > 正文
[基础知识]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
医药图谱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

——着重基本CT征像及其病理基础的分析

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  蔡祖龙

 

    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北京、上海、天津、江苏以及辽宁省的城市,云南个旧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或死亡率已占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因肺癌确诊时多已至中晚期,70~80%的患者已失去根治机会,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是十分重要的。CT是目前早期周围型肺癌最重要,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一、检查方法

   常规扫描,层厚8-10mm,以判断病灶的解剖部位。而后对病灶行1.5~3.0层厚的扫描或HRCT连续扫描。如为螺旋,可以3mm层厚做病灶的容积扫描,再以1~3mm重建。上述扫描均可使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特点及其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清晰显示。如诊断仍有困难者,可做病灶动态增强扫描,以观察病灶的强化情况。

 

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

1、肺瘤边缘征像特点:

(1)分叶征:是周围型小肺癌最常见的基本征像。本院100例直径小于3cm的小肺癌分叶征的发生率为84%。绝大多数小肺癌呈深分叶,弦距与距长之比>2/5。其病理基础一是与肿瘤边缘各部位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一,生长速度不同有关。二是肺的结缔组织间隔,进入肿瘤的血管、支气管分支、从肿瘤内向外生长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等可引起肿瘤生长受限;产生陷窝,从而形成分叶的形态。

(2)边缘毛糙:可见细短毛刺、棘状突起或锯齿状改变。此为肺癌的常见征像,发生率约为%,这些表现是由于肿瘤间质,血管向瘤外生长和肿瘤细胞向周围蔓延所致。

 

2、肿瘤内部的CT表现特点:多数周围型小肺癌的密度较均匀,可有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蜂窝征以及磨玻璃征,少数病例尚可见到钙化。

(1)空泡征:是指结节内小灶性透光区。其直径<5mm,藉此与肺癌空洞区别。可单发或多发。如多个密集的小泡聚集在一起呈蜂窝状称蜂窝征。其病理基础为①未被肿瘤组织占据的含气肺组织;②未闭合的或扩张的小支气管;③乳头状癌结构间的含气腔隙;④沿肺泡壁生长的癌组织未封闭肺泡腔及融解、破坏与扩大的肺泡腔;⑤肿瘤内小灶性坏死排出后形成。此征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腺癌,也可见于鳞癌。有时,空泡内因有粘液,脱落的肿瘤细胞等成分的存在,可使其CT值增高,近似水样密度。在肺窗上呈现为小泡状模糊低密度影,在纵隔窗上呈现小泡状透亮影。

(2)细支气管充气征:呈细条状,直径约1mm的空气密度影,或呈小泡状(直径<1mm=的空气密度影,见于连续数个相邻的层面上,病理上为扩张的细支气管。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或腺癌。

(3)蜂窝征:由多个小泡集成蜂窝状,其大小比较一致,此征仅见于肺泡癌。病理上为癌细胞沿肺泡壁生长,未封闭肺泡腔,腔内遗留粘液使其扩张。

(4)磨玻璃征:整个肿瘤结节或结节之部分区域密度较淡呈磨玻璃状,它不掩盖肺血管纹理。病灶境界一般仍较清晰。其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肺泡壁增厚,但肺泡腔未闭塞,内可有少量粘液或脱落的肿瘤,此征仅见于肺泡癌。

(5)空洞:为大于5mm的圆形或类圆形空气样低密度影,本院100例周围型小肺癌内的空洞发生率为4%。小肺癌的空洞壁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有壁结节。空洞呈中心型或偏心性发生。个别病例洞壁菲薄。肿瘤的边缘仍可见分叶与毛刺等改变。空洞多数系肿瘤组织坏死液化物与支气管相通,排出后形成。

(6)钙化:周围型小肺癌内可有钙化。文献报告HRCT上肺癌钙化的检出率可达到15.8%。我院报告100例小肺癌用薄层CT扫描检出了3例。钙化表现为细沙砾状、小结节状,分布弥漫或偏于一侧。

肺癌钙化主要见于鳞癌、腺癌。其病理基础是①营养不良性钙化。因肿瘤血液供应障碍,瘤细胞变性、坏死、局部酸钙度改变、钙质沉积;②肿瘤包裹以前就有的钙化,发生于先前存在的肉芽肿钙化;③原发性肿瘤钙化,主要见于粘液腺癌。

 

3、肿瘤邻近结构改变的CT征像(1)血管聚集征:是指周围的血管向结节聚集。血管在肿瘤边缘中断或贯穿肿瘤。动、静脉均可累及。其中肺静脉累及对于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意义。尽管文献报告良性病变亦可见血管聚集征,但我们的经验良性病变的血管聚集检出率不高,而小肺癌是达到期。(2)胸膜凹陷征:主要有三种表现:①当凹入中心与扫描层面平行时显示出典型的胸膜凹陷征——瘤灶与邻近胸壁间三角形影或称喇叭口,其尖端与线状影相连;②当层面偏离凹陷中心时,线状影由1条分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有时见其与瘤体逐渐分开,三角形影由大变大,分成两个小三角形;③水平裂和斜袭胸膜凹陷表现为曲线影。张志勇报导周围型小肺癌的胸膜凹陷征检出率93%。主要见于腺癌与细支气管肺泡癌。其病理基础一般认为系病灶内纤维瘢痕组织收缩造成。瘢痕收缩力通过瘤体邻近纤维网架传递到脏层胸膜,将脏层胸膜拉向瘤灶。凹入处与壁层胸膜间构成空隙,内为生理性液体充填。

(3)肿瘤胸膜侧模糊小片影,出现率10%左右,为细支气管阻塞的征像。

(4)卫星灶:除个别的腺癌病例可出现子灶外,均呈现孤立性结节,无卫星灶,本院100例小肺癌未见一例有卫星灶。

 

4、肺癌的CT增强特征

肺癌与良性病变之间血供与代谢有很大不同,故用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良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

国外学者Swenson首先报告了163个结节增强扫描研究结果,其中111个恶性结节(肺癌与转移瘤)的中位增强是40HU,(20~108HU),而58个良性病变的中位增强仅为12HU。用20HU作为一阈值区分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与准确性分别为76.9%与92.6%。Yama***a等用20HU做为阈值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大致相同。张敏鸣等对65个直径<3cm的肺孤立性结节测定其时间密度曲线的上升速度、峰值、而流灌注及造影剂增强模式,良恶性肿瘤间各不相同。恶性肿块的曲线上升速度较快,达到峰值后曲线维持在高值。炎式,良恶性肿瘤间各不相同。恶性肿块的曲线上升速率较快,达到峰值后曲线维持在高值。炎性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上升速度快且峰值高,达峰值后曲线稍有下降,然后再度有所提高。良性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低平或几无升高。恶性肿瘤的增强峰值为41.9HU,炎性肿块的峰值为43.6HU,均显著高于良性肿块的峰值(13.4HU)。恶性肿瘤与炎性肿块的血流量显著高于良性肿块的血流量。增强方式也有不同,恶性结节有55%表现为均匀一致的显著增强,30%开始表现为不均质性增强,但大多在达到峰值后逐渐趋于均质性增强,炎性肿瘤表现为外周部分为主的非均质性增强,而良性肿瘤多为不增强或边缘增强。

总之,肺癌的增强特点可归纳为①增强幅度大,超过20HU;②时间密度曲线上升速度快;③血流灌注高;④85%病人最终为均质性强化。这些特点与肺癌的新生小血管多及其结构特点有关,与肿瘤的组织代谢旺盛有关。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性表现及影像鉴别
[文]胆系疾病的CT诊断
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小儿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治疗
[文]肝脏疾病的CT诊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