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重庆卫生人才网 > 正文
改变医疗检验模式 减轻民众医疗支出和公共财政投入
来源:重庆市政府公开信箱 更新:2013/7/1 字体:
邮件字号: 渝卫生信箱[2013]603
发布单位:
市卫生局
来信内容:
改变医疗检验模式 减轻民众医疗支出和公共财政投入
改变医疗检验模式 减轻民众医疗支出和公共财政投入
伴随中国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民众看病贵、看病难有所缓解,不过在民众医疗支出中,检验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约占总费用的10%--20%),并且70%的就诊项目都要检验报告辅助诊断,检验费用不但成为民众医疗成本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构成公共财政的重要负担。改变国家和区域的医疗检验模式,通过合理布局公共检验中心,将大大的改善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提升区域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由于医疗机构原有的分布格局,导致优质医疗化验设备向大城市大医院倾斜严重,不但造成城乡医疗检验资源失衡、大小医院检验资源失衡,而且也给财政和民众带来负担,大中医院的过度检验和小医院缺乏设施难以检验同时并存,导致医疗机构间各自为阵,资源无法有效共享,患者得到的自然是质次价高的服务。
当前有限的医疗检验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医院对设备的运行与收益成反比:近几年来,政府对基层医院加大投入力度,为基层医院斥巨资购买检验设备,可是检验设备运营成本高,收益低,运行反而会增加乡镇医院负担,医院缺乏驱动力,使其很多检验设备成了摆设,从而使有限医疗检验资源浪费;另外,即使医院愿意运行设备,但也缺乏专业的检验人才。如果单独配备专业人才,可业务量小,运行的内部成本又增大,面对这些矛盾,医学检验采取的积聚专业人才可以缓解供需关系。
二是医生的专技发展空间相对较小:乡镇医院几乎靠原始的诊断手段,缺乏有力的科学性,很少有先进的仪器辅助诊断,而临床医生很需要前沿的科学检验手段辅助诊断,缩小不同级别医院的就诊性价比差异,由于没有科学检验做支撑,很多就诊凭感觉下诊断结论,既误导患者就诊,又不利于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使其专技发展空间有限,加之城乡环境差异,导致业务精湛的医生不断上调,人员新陈代谢,基层医院始终是年轻医生的练兵场,经过系统培养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很少愿意到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工作,政府也做了很多鼓励工作,也很难选到真才实学的专技术人才去基层,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件建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医学检验采取专业化检验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辅助诊断材料,对医生业务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三是政府对设备的有效使用性监控不力:政府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无论是软件与硬件都加大财政投入,最为突出的就是购买大批检验设备,以此增加医院的投入比,可是政府忽略了设备的投入成本高,基层医院闲置几率大,运行成本高,加之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滞后等问题,导致有设备没人才操作,即使有操作,可是操作成本也高,使其医院运行成本增加,医院缺乏动力,因地理位置因素,设备维修成本也高,医学检验采取的集中化检验可以克服这些问题。
四是患者对就诊成本与就医有价性失衡:在中国大部分人口都是分布在乡镇,但是这些地方医疗资源相对贫乏,既没好的医生也没先进的医学仪器检验疾病,很多患者,都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大城市大医院检验,一方面增加了就诊程序,耽误就医黄金期,高昂的出行费,也增加了患者就医外部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增大医院就诊负担,怎样把检验项目推行到患者第一就诊地(基层医院),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医学检验采取集约化检验可以降低成本。
另外,中国与美国的第三方医学检验的对比以及现状如下:

在中国,检验外包占总检验的占比是1%,其余99%有医院检验科完成,增大政府对设备购买费用支出,加重财政负担,如果医院密集程度高,那么投入设备的密集性也大,出现检验业务空挡性闲置,不便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大医院独揽这些先进的仪器,只为本院服务,无法达到资源共享,导致有效使用成本增大,浪费公共卫生资源,不利于国家节约的发展思路;而在美国是占40%。这样可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医疗开支策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干预措施,推动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医学检验行业的集约化,突出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医学独立实验室参与医疗服务,也许能为中国医改找到新的突破口。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第三方检验怎么来减轻患者的检查费和避免检查程序难等问题以及它的优越性在哪里?
一是转变医院业务运行思路,第一针对检验设备缺乏的医院(如基层医院,计生站,专科医院,康复疗养,体检中心等)提供补缺,这些医院由于设备投入高,检验人才缺乏等现象,又要开展必要的检验业务,为自己的临床业务提供检验支撑,把不及时需要的化验结果报告打包给第三方检验中心进行,这种批量检验,减少了检验成本,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医院也克服了缺乏专业检验人才而导致的临床医学无法再拓展等现状,有后方医学检验外包的科学支撑,基层医院可以开展很多化验项目服务患者,从而也对临床医生的就诊提供科学诊断辅助材料,提高就诊的科学度,这样医院有发展空间还能留住人才,也能助推基层医院的业务人才延续,拓展基层业务宽度,从而缓解了门庭冷落的局面;第二是对需特需检验的大医院提供补遗,主要针对标本量小、成本效益核算高、因资质技术等因素无法开展的检验业务的补遗,达到检验资料的整合与共享基层,医院做好检验的前期准备服务,主要负责样本的采集,保存时要充分考虑标本运输时差因素。
二是转变医生专技发展模式,立足本院的检验外包为载体,为自己的临床提供科学的辅助诊断手段,医生主要负责检验报告对病人的临床解释,以及临床医疗建议,弥补基层医院的检验项目不足现状,也能弥补不同级别的医院的就诊差异,助推业务的发展与专业技能的进步,让基层医生用心,安心做好临床诊断工作。服务基层患者,弥补基层医院检验缺人才和缺仪器现状!这种模式既能减少政府投入,又能很快促进基层医改向良性发展。
三是转变政府投入运行方式,为了政府减轻财政负担,减少不必要的检验设备投入,以防止设备的局部重复投入的浪费,还有由于专技人才的缺乏和运行成本增高等因素导致的设备闲置,卫生资源浪费,政府可以集中式投入,集约式使用,达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鼓励第三方医学检验向社会服务性事业单位发展,采取减税,倾斜投入等措施,尤其是先进检验设备投入逐渐向第三方医院检验中心倾斜,对部分医院闲置检验设备进行整合,逐步以租赁方式向第三方转移,政府的资助以贷款减息方式来向检验外包倾斜,积极以市场机制为抓手,多引进鼓励几家检验中心相互竞争,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采取市场机制为导向,社会资本为驱动,政府资源为推手,三联动的发展模式,政府发挥各个区县的卫生局主管职能,负责样本到检验中心的整体运输,采取基层医院采样,卫生局专门负责整体运输监管,外包检验中心主要负责检验程序,市级卫生局加强检验环节的监管,确保检验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整体运输可以减轻全区县的样本运输费用,从而减轻患者负担,这种检验模式还可以向基层计生站和妇联推行,对农村地区的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以及先天性疾病等重要检查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这也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二是转变患者就诊定势思维,立足检验外包后方的科学性价比高等优势,本着对患者节约出发,积极引导,强化优势宣传,逐渐转变基层患者的就诊意识,基层医院作为检验前方,做好标本的采集,积极做好检验外包的前期服务工作,使其百姓真真感受到就医不出县,也可享受大城市科学的检验服务,既节约了就医的外部交易成本,又能得到病情科学依据,这都是患者何乐而不为之事,同时这种检验资源的共享,各医院相互认定,可以减轻患者重复检验的经济负担,以此达到医院和患者的双赢之效。
总之,怎样积极推进基层医改,从就医的程序环节为突破口,开展检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的集约化布局医疗资源,既能减轻政府负担,又能减轻患者负担,可采取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资源、服务外包为思路,对医疗政策和制度设计进行调整和探索。医学检验的服务外包是推进医改,减轻患者负担的有效途径,是由他的集中性投入,集约化检验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能尽快缩小城乡医疗差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社情民意撰写人:
民盟沙区区委聚诚经济支部陈友文
办理单位: 市卫生局
办理结果: 来信人,您好。
您关于《改变医疗检验模式,减轻民众医疗支出和公共财政投入》的建议已收悉。您客观地指出了我市医疗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地分析了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行检验外包,即建立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建议。所提建议很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非常感谢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您的建议回复如下:
一、我市医疗检验资源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卫生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合理。我市的各项医疗资源配置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卫生资源总量明显不足。同时,卫生资源城乡配置不合理,呈倒金字塔型,大型设备、高新技术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基层医院资源严重缺乏、质量不高、服务能力较低,从而造成城乡医院、大小医院检验资源失衡。二是基层医疗检验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政府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设备的投入,但由于检验设备运行成本高,收益低,以及缺乏专业的检验人才等原因,致使有限的医疗检验资源浪费。三是检验结果的互认度不高,特别是不同级医院之间,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还加重了民众负担。
二、近年来我市采取的主要措施
针对您提出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人才缺乏和建议建立第三方检验机构等问题,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针对我市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的特点,自2009年以来,按照“建村、实乡、强县、精市”的思路,我市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扩建村卫生室3000余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达到90%。23所区县三甲创建医院全面开工,新增三甲医院6所。全市新增床位4.7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38万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二)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2009年以来,我市共整合中央、市级资金1.5亿元(其中市级资金6600万元),共培训基层卫生人员10万余人次,为乡镇卫生院定向择优招聘技术人员近8000人,培养全科医师2600名,基本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通过定向培养、实行基层工作服务期等多种方式,切实缓解基层医疗技术人才队伍不稳定问题。同时积极开展卫生人才对口支援,安排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派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 切实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技术水平。
(三)积极探索建立第三方检验机构。此项工作已经纳入了国家和本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中。目前,我市正在江北区进行试点。今年2月,江北区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和技术力量,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和迪安诊断集团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书,成立了江北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并开始运营,以期切实降低医疗卫生成本、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探索检验外包或合作经营经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今年,我市将全面启动30所精神卫生机构、4000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区县三甲医院创建,力争有3-4所通过验收。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4000名乡村医务人员大专学历教育,继续实施基层人才培训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再连续3年,每年为农村培养技术骨干2000人,轮训医护人员2万人次,切实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制定鼓励人才向基层、边缘地区工作的政策,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健全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建立“结构合理、动态调整、有效激励”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深入开展学习白求恩、南丁格尔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加强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建设,加强医院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医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逐步扩大建立第三方检验机构试点范围。积极总结江北区的试点经验,按照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3年5月6日
发布时间:
2013-05-06 15:13:29
监评信息: 【评定等次】良【监评员编号】1011【评定时间】2013-05-14 21:42:38
相关文章
 五峰卫生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阳江市人民卫生网:2011年阳江市公共卫生医
 宿迁卫生信息网:有关领取2013年度医疗美容
 昆明卫生考试网:官渡区黎贤巍诊所招聘公示
 兰州人民卫生网:兰州市关于印发《2012年兰
 长沙人才网:首届省会名医集中义诊活动于9月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