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医改成果巩固完善。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2011]61号文件精神,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宜政办[2011]18号),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村医保障机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中心卫生院服务功能,整顿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村卫生室建设,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规范药品采购和回款程序,逐步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不断深化基层医改,巩固提升改革成果,确保新体制机制平稳、健康、有序运转。
2、新农合再度提标扩面。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级财政补助人均由2010年的120元提高到200元,农民个人筹资30元,新农合覆盖我市农业人口488.18万人,参合率达98.4%,比2010年提高0.94个百分点;33项指标和四大任务全面完成,每个县(市、区)均开展10个以上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达到了控制费用、提高病人补偿标准的预期效果。推行一般诊疗费,实行门诊统筹“总额预算、分期支付和绩效考核”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当年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62.3%,全年发放补偿金9.266亿元,占当年筹集基金82.55%,有536.93万人次受益,参合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门诊统筹覆盖全市169个乡镇1200多个行政村及90%以上的村卫生室。全市承担住院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实行门诊统筹的村卫生室100%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联网对接,各地全部启用IC就诊卡,参合农民就诊全部实现“一卡通”。2011年,市编委批复成立安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定全额事业编制5名,市新农合办公室正式运行。
3、医疗纠纷新调解机制建立。为有效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及时化解医患矛盾,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经市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肖超英市长签发第75号政府令,颁行了《安庆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该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9月30日,成立了安庆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管理。市医调会聘请了法律工作者、医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调解员,独立开展调解工作。自成立以来,认真做好纠纷调解工作,共接待咨询45件,成功调解9件,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4、创等级医院促质量提升。各医疗单位以创建和巩固等级医院为抓手,狠抓医疗质量管理,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鼓励医护人员在培训和学习中发扬创先争优精神,不断深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确保将创建任务落实到人,形成人人参与、个个负责的局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安庆市立医院高分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并被确定为安徽省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预评审,太湖县人民医院晋级为二级甲等医院,宿松县中医医院荣获全省二级中医医院医疗质量考核总分第一名。
5、血防工作进程加速推进。继2010年我市连续第5年荣获全省血防工作优秀等次,今年,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血防工作,将其纳入民生工程,并提高血防工作占县(市、区)政府和市直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分值的比例。市领导朱读稳、肖超英、汪莹纯、宋圣军、方祖中、黄杰、高开甲等多次过问血防工作、参加血防会议或血防专题调研活动,并作出重要指示。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肖超英亲自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市血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血防工作,并率队开展血防专题调研。全市大力开展“以机代牛”、封洲禁牧、卫生改厕等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到2011年底,共有78.2%的血吸虫病重点流行村成为“无牛村”,超过省级规定的60%目标任务;怀宁、桐城、潜山、迎江、大观、宜秀等6个县(市、区)提前2年完成淘汰重点流行村耕牛的任务。有2个乡镇、13个行政村新达传播控制标准,有4个行政村新达传播阻断标准。市政府还首次对多年来一直奋战在血防战线上、且工作成绩突出的42个先进集体和125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6、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有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先后召开专项会议进行部署;市人大对《食品安全法》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调研意见;市、县两级政府充实、调整综合协调组织,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经费投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先后组织开展食品添加剂、问题乳粉专项清查、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瘦肉精专项整治、餐厨废弃物整治、小餐饮、豆制品小作坊等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强化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建立专家库,开展应急演练;健全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制度,及时有效处理突发舆情事件,注重加强各类媒体的食品安全宣传和信息发布工作。
7、杨桥地震卫生应急快速高效。2011年1月19日12时07分,市辖宜秀区与怀宁县交界处发生4.8级地震。市卫生局迅速行动,立即制定地震灾害医疗救治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及时组建多支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应急队伍,冒着雨雪严寒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卫生防病工作。地震造成宜秀区杨桥镇卫生院医疗用房严重损坏成为危房,该卫生院全体职工克服自身困难,迅捷快速于当天搭建起临时帐篷,设立临时医疗点,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安全、舒心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全体卫生人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因灾受伤人员全部得到及时医疗救治,未出现因灾死亡病例;灾区未发生传染病疫情暴发和流行,确保了灾后无大疫目标的实现。
8、行风效能建设再创佳绩。大力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三好一满意”和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三好一满意”医德培训、读书思廉、廉政谈话等活动,坚持通过“1584政风行风热线”、局长信箱、网络信箱、人大政协建议与提案、行风监督员等渠道,广泛吸纳群众及社会各界对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医疗卫生服务、卫生行政执法、效能投诉受理等制度,着力改进服务态度,优化工作流程,方便群众就医,提高服务质量。坚持纠风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深化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定期监督检查,及时查处效能问题举报投诉,工作效能和行业形象实现再提升。在“百名科长群众评”活动中,市紧急救援中心主任徐四清、局疾病预防控制办公室副主任江小网两位同志位列前10名,分别被授予“服务发展先进个人”称号,受到全市通报表彰。
9、市县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理顺。为推进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市政府高度重视,分别召开了推进县(市、区)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工作座谈会和工作推进会,下发了《关于理顺县(市、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工作的通知》,市红十字会会长、市政府副市长黄杰还亲笔给各县县长写了一封信,要求限期理顺管理体制。到2011年底,市及各县(市、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基本理顺。2011年,市红十字会积极开展杨桥地震灾害援助,积极促成首例干细胞志愿捐献,深入开展天使阳光救心活动和贫困大学生入学资助。
10、市卫生局喜迎60年大庆。2011年是市卫生局成立60周年大庆之年,为全方位展示安庆卫生事业60年光辉成就,多角度反映安庆卫生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奋发进取、勇于探索、克难攻坚、维护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的时代风貌,激励全市卫生工作者为推进安庆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市卫生局于2011年9月至2012年元月,在全市卫生系统先后举办了职工乒乓球比赛、纪念建局60周年征文活动、安庆卫生成就摄影展、庆祝市卫生局成立60周年文艺汇演及《安庆市卫生志》(1988—2010)编纂等庆祝建局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