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江苏卫生人才网 > 泰州 > 正文
>2006年泰州市卫生财务决算分析
来源:泰州市卫生局 更新:2013/7/10 字体:
 
   2006年,在省卫生厅的关心支持下,在泰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全面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发展卫生事业,促进人民健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
   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3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3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和15.5%,全市常住人口503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940元,可比增长22.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50元,分别增长14%和10.7%。
   二、财政状况
   2006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1.5亿元(财政总收入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完成一般预算支出7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全市卫生中医事业费11969.66万元,卫生中医事业费占财政支出1.53%,人均卫生中医费23.80元。
   三、卫生改革的进展和卫生工作的成果
   (一)卫生改革稳步推进
   去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卫生改革,不断创新体制,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拓展。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新制订的《泰州市十一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泰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评估标准》,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4个,覆盖近100万人口。有349名城市医护人员参加了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有22所农村卫生院向镇村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
   2、公立医疗机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有新突破。市口腔医院实行“两权分离”改革,高港人民医院加盟上海仁济医疗集团,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给医院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泰兴市进一步完善两权分离改革方案,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监管力度。兴化市有38家卫生院实施两权分离改革,农村卫生出现了可喜局面。堰市对公立医院院长和防保人员实行公开招聘,人事制度改革又有创新。
   3、社会办医疗机构起步良好。各市、区卫生局积极扶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引导他们调整办院方向,树立诚信、惠民、便捷、优质、安全的新形象,劣质资源逐步淘汰,优质资源得到发展。2006年,全市新开业社会办综合医院1所,新批社会办医疗机构17家。中外合资泰州普济医院开业后,运行状态良好。
   (二)农民健康工程实现预期目标
   市和各市、区政府分别成立了农民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市、市(区)、乡镇三级农民健康工程组织网络。制订了《泰州市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清单》,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考核细则》、《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评估细则》等考核标准。在泰兴召开了全市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现场推进会,定期开展督查、现场观摩等活动,农民健康工程进展顺利。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316.27万人,参合率92.4%,较去年上升10.2%;人均筹资50元以上,共筹集资金1.56亿元, 31万人次受益,补偿金额1.27亿元。全市共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2016.57万元、一类疫苗免费接种经费256.15万元,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争取到国债项目150万元支持6家乡镇卫生院建设。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保所对口支援兴化、姜堰两地4所医疗卫生机构,全市有388名城市医务人员分批赴乡镇服务。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23个,培训基层疾控人员4000多人次、管理干部30人、技术骨干45人,全科转岗培训256人,姜堰市、兴化市对2600多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专业培训,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改善。
   (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1、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市急救中心去年4月运行,设有2个急救分站,配备8辆急救车,完成急救任务7706车次。市卫生监督所业务楼已交付使用,市传染病医院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市疾控中心配备了移动体检车、冷藏车等,艾滋病确证实验室通过评审,负责南通、盐城、泰州三市的确诊工作。全市新增艾滋病初筛实验室9个。靖江、高港新疾控中心的规划、选址、征地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海陵区调整科技大楼给区防保办使用。各市、区已建成规范化防保组129家,建成率88.9%。全市已建成覆盖所有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直报系统,网络直报率100%。
   2、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制订了《泰州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预案》、《泰州市救灾防病预案》、《泰州市救灾防病技术预案》等,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开展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和演练,市疾控中心在全省技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并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C类资助项目1项。及时处置了兴化市学校乙型流感疫情、泰州中学风疹疫情和泰兴学校的水痘疫情,实现了兴化水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3、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136.12/10万。血防查螺面积8357万平方米,监测查病2.09万人(超省计划任务数16.11%),无急感病人和新发病人。治管涂阳肺结核病人1882例,督导服药率92.2%。艾滋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已经启动,新发艾滋病感染者16例,“四免一关怀”政策全面实施。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8%,0-7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92%,婴儿死亡率5.97‰,孕产妇死亡率6.2/10万。
   (四)医疗卫生市场运行有序
   市和各市、区卫生局认真贯彻各项卫生法律法规,积极转变职能,强化监督管理,构建规范有序的医疗卫生市场。去年共组织1336名医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38名个体医生准入考试,对1172所医疗机构进行统计、分类和诊疗科目审核,检查了48台(套)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准入管理情况,新审批医疗广告36件。部署打击非法行医“飓风”行动,检查医疗机构1020余户次,取缔非法行医行为175例,立案163例,没收药品医疗器械56箱(件),罚没款人民币79.9万元。
   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发布6期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开展保健食品、小餐饮等专项整治,立案461起,依法取缔或实施临时行政控制314家,罚款人民币131万元;加强对公共场所单位的卫生抽检和现场检测,市管单位监测覆盖率100%,合格率80%以上;为博鳌亚洲论坛、长三角市长峰会等20多项重大活动提供医疗卫生保障,全年未发生特、重大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依法管理血液,建立了首家“爱心流动血库”。全年无偿献血3.15万人次,采血总量4.6万个单位,临床供血4.2万个单位,成分使用率77%。
   (五)医院工作有新突破
   1、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入推进。去年将提高医院管理内涵建设作为重点,抓医疗文件质量和“十三项”核心制度的落实。通过发布方案和考核细则,暗访急诊、病区管理,考核医护人员“三基”情况,突击抽查住院病历、门诊处方质量,定期通报和讲评检查结果等措施,扎实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甲级病历90%以上,门诊处方合格率97%以上,医疗纠纷到市鉴定数较去年下降23%,全年未出现重大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2、惠民医疗发展迅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惠民医疗工作,制订了对市区低保等特困群体实施医药费用减免优惠的政策。我局及时发布了《关于当前采取措施缓解看病贵问题的意见》。各市、区卫生局和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惠民医疗服务。一是对经民政、劳保、工会等部门确认的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体实行“五免、五减半、两优惠”。二是对70个单病种实行了限价,其中经物价、卫生部门批准的有27个病种。三是实行“义诊日”制度,仅市人民医院就开展义诊42次,减免费用近120万元。四是开展医疗救助活动。市人民医院“快乐从心开始”活动为50名心脏病患儿免费手术,市中医院连续六年每个职工每月捐2元补充院内医疗救助资金,市妇幼保健院、普济医院设立专门资金,对困难和疑难重症病人实行减免优惠。截至12月底,全市设立惠民医院1所、惠民病床206张,设立院内救助资金近300万元,市区共有2600名特困人员领取了“减免优惠医疗(保)卡”。惠民医疗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医院发展步伐加快。市人民医院南院病房楼和泰兴人民医院综合楼均已开工建设,靖江人民医院综合楼完成基础工程,高港人民医院新院已投入使用。全市新引进博士5名、硕士43名。获省厅新技术引进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6项、市级科研立项89项。
   (六)中医药事业不断振兴
   全市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地级市已经省中医药管理局向国家中医药局申请,姜堰市顺利建成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县),兴化市已成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单位。积极争创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区,经申报、筛选和专家审核,确定了36项市级中医药适宜技术,争取用2-3年时间向各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制订了《泰州市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评估标准》,海陵区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高港区口岸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首批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姜堰中医院门诊楼完成外装修,靖江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已投入使用。市中医院眼科、姜堰中医院骨伤科创建成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骨伤科还成为国家级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全市中医药国家级在研课题1项、省级在研课题4项,市级科研项目26项,申报国家中医药局招标课题1项。评选出市级第三批名中医和首批基层名中医25人。
   (七)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1、实现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在市创卫指挥部领导下,我局坚持科学规划,着眼整体提高,注重长效管理,不断提高爱国卫生和城市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经过努力,已通过了省级考核、国家暗访调研和技术考核,目前正在抓紧整改,迎接国家卫生城市考核。
   2、各项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形成了一个面向城乡居民,广覆盖、稳定的传递卫生知识和健康信息的网络系统。认真组织“健康泰州社区行”活动,医务人员深入社区近200场次。坚持科学改厕,实行整村推进,改造户厕51266座。姜堰市溱潼镇被命名为省级卫生镇,靖江市马桥镇等四个乡镇建成了市级卫生镇,靖江市马桥镇徐周村等六个村通过了省爱卫会组织的省级卫生村考核验收。
   四、医疗机构运营情况
   (一)基础信息
   1、机构
   2006年,全市共有医疗机构149个,其中卫生医疗机构144个,中医医疗机构5个,卫生医疗机构中城市医院4个,县市医院9个,城市社区2个,农村卫生院129个,中医医疗机构中城市医院1个,县市医院4个。
   2、人员
   2006年末,全市医疗机构共有在职职工16422人,比上年减少59人。其中卫生城市医院增加138人,卫生县医院增加33人,城市社区减少4人,农村卫生院减少323人,中医城市医院减少1人,中医县医院增加98人,医疗机构人员减少主要是各乡镇卫生院退休减员后不再吸收进编人员形成在职职工减少。与此同时,各医疗机构2006年新增临时人员50人,其中卫生城市医院增加183人,卫生县医院减少198人,社区卫生机构增加4人,卫生院增加39人,中医县医院增加22人。
   3、床位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11068张,比上年减少436张。其中卫生城市医院增加351张,卫生县医院减少107张,社区卫生机构增加4张,卫生院减少684张。
   4、工作量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755.23万人次,其中卫生城市医院102.19万人次,卫生县医院220.19万人次,社区卫生机构5.75万人次,农村卫生院332.99万人次,中医城市医院28.17万人次,中医县医院66.11万人次。2006年,门急诊人次较上年上升2.71%,城市医院、县医院均超过平均增幅,但农村卫生院基本与上年持平,社区卫生机构有所下降。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出院人数24.02万人次,较上年上升5.49%。其中卫生城市医院上升12.94%,卫生县医院上升7.80%,社区卫生机构上升16.75%,卫生院上升1.50%,中医城市医院上升6.47%,中医县医院略有下降.
   5、房屋面积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共有房屋建筑物面积105.63万平方米,其中专业用房86.1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物面积较上年增加3.46万平方米,其中卫生城市医院增加0.43万平方米,卫生县医院减少0.28万平方米,农村卫生院增加1.62万平方米,中医城市医院增加0.57万平方米,中医县医院增加1.12万平方米。
   (二)收入情况
   1、收入构成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1.18%,比2005年下降1.19个百分点。医疗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4.94%,比上年上升1.13个百分点。形成收入结构的变化,我们认为主要是药品价格的管理和医疗收费项目价格的规范所致。
   2、人均收入水平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11.25万元,比2005年增加0.79万元,上升7.55%,低于去年增幅9.27个百分点。
   3、单位工作量收费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为96.52元,比2005年上升2.09%。比2004年增幅低4.63个百分点。卫生城市医院、卫生县医院均较上年略有下降,中医院城市医院持平,中医县医院略有上升,农村卫生院上升11.62%。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为4593.43元,仅比2005年上升1.35%,低于上年增幅15.16个百分点。卫生城市医院、卫生县医院、中医县医院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农村卫生院上升11.53%,中医城市医院上升7.92%。
   采用因素分析法,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通过提高门诊收费水平增加业务收入1456万元,提高住院收费水平增加业务收入1396万元,合计增加业务收入2852万元,而通过提高工作量增加业务收入7673万元,说明医疗机构增加收入大部分是通过提高工作量获取。
   (三)支出情况
   1、支出构成情况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为25.34%,比2005年上升0.91个百分点。卫生城市医院最低为20.19%,比上年下降1.91个百分点,农村卫生院最高为29.88%,比上年上升0.99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的比率为13.13%,卫生城市医院最高为23.49%,农村卫生院15.45%,社区卫生机构最低为5.24%。
   2、卫生材料支出变化
   2006年,全市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为18.13元,比2005年增加0.57元,卫生城市医院和中医县医院2006年材料消耗比上年有所上升,建议医疗机构要通过集中招标采购降低采购价格并加强管理。
   3、药品支出变化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药品费占公用支出的比重为47.41%,比2005年的比重下降1.81个百分点,随着各项政策措施到位,医疗机构药品费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药品费仍然是医院公用支出的主要部分。全市医疗机构药品综合差价率为36.87%,比2005年上升1.09个百分点,药品的高差价率应该是医院不愿降低药品收入的主要原因。
   4、提取项目变化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提取修购基金15484万元,比上年多提取600万元。
   (四)资产情况
   1、资产变化情况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流动资产为104094万元,其中货币资金26153万元,分别比2005年上升26.71%和38.68%。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为213921万元,比2005年上升11.62%。流动资产增速明显快于固定资产,说明医疗机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速度趋于平缓。
   2、负债变化情况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负债总计94886万元,比2004年上升29.93%,负债净增加21860万元,资产负债率上升3.16个百分点,达到29.78%,农村卫生院和中医机构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36.81%和41.04%,应引起重视。
   3、净资产变化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净资产为223705万元,比上年净增22368万元,上升11.11%,增长速度较快的是卫生城市医院和卫生县医院,农村卫生院和中医机构增幅较低。
   (五)、效率和效益
   1、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为40.05元,比2005年减少1元,这一指标近两年来持续下降,我们认为是控制医疗收费水平和规范医疗收费所致。农村卫生院和中医县医院分别为35.81元和31.69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2、百元业务收入积累率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百元业务收入积累额为8.35元,比上年减少1.86元,卫生城市医院最高为15.98元,其次为中医县医院7.87元,农村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中医城市医院三类机构均出现了负积累,应引起重视。
   3、可动用资金情况
   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可用资金(事业基金、修购基金当年增加数)为25236万元,比上年下降7.52%,其中卫生城市医院7220万元,卫生县医院10236万元,农村卫生院5179万元,中医机构2600万元。农村卫生院占全市可动用资金的20.52%,说明我市医疗机构80%的可用资金均集中在县级以上医院,卫生院的可用资金数量和比例均较低。
   (六)、参加医疗保险病人的医药费用情况
   我市参加医疗保险病人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是平均水平的80%,每床日收费水平和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分别是平均水平的1.12倍和1.52倍。参保人员住院平均收费水平与其他人员住院收费水平的比例已较上年有明显下降,分别下降0.71倍和0.69倍,我们认为我市新的医保住院病人费用结算办法所带来的效果。
   五、卫生机构运营情况
   (一)基本信息
   1、机构
   2006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3个,其中疾控机构7个,卫生监督机构6个,妇幼保健机构5个,干部培训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22个。
   2、人员
   2006年,全市卫生机构年末共有职工1367人,比上年增加4人,其中卫生监督机构减少5人,妇保机构减少6人,干部培训机构减少4人,其他卫生机构增加19人。
   3、房屋面积
   2006年,全市卫生机构房屋及建筑物面积为13.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6万平方米,每机构房屋面积3068平方米。新组建的卫生监督机构暂无产权房屋。
   (二)收入
   2006年,全市卫生机构收入19536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8246万元,占42.20%,上级补助收入438万元,占2.2%,事业收入9696万元,占49.6%,其他收入1107万元,占5.7%。
   (三)支出
   2006年,全市卫生机构支出为18570万元,其中事业支出17982万元,对附属单位补助11万元,上缴上级支出122万元,自筹基建支出455万元。
   (四)资产
   2006年,全市卫生机构资产为34725万元,比上年上升19.88%,负债为12878万元,比上年上升30.86%,资产负债率为37.09%,净资产21847万元,比上年上升14.23%。
 
  泰州市卫生局计财处
二00七年二月
相关文章
 娄底市医学考试网: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有关
 余桃医学考试中心:有关对余姚市第四人民医
 吉林市卫生信息网: 吉林市有关吉林省卫生系
 天津人民卫生人才网:天津市医学考试中心地
 镇海区卫生信息网:2014年度第三季度镇海区
 韶关市卫生考试网:关于做好市直卫生系统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