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使各族群众尽享医改成果
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探索与大胆创新,哈密地区农牧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已基本完成,并取得质的飞跃,地区各族群众得到了医改带来的真正实惠。
一是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哈密地区充分借助全国援疆契机,在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理清发展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反哺基层,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通过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和援疆资金,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38个、村卫生室142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和设施配备,结合地区“地方病突出、地广人稀、冬季寒冷”等实际情况,为基层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交通工具和取暖设施,从硬件到软件各方面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地区农牧区各族群众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哈密地区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待遇、优化乡村一体化服务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为重点,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加强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留住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同时,积极实施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环境,打造“留得住、素质高”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并通过不断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工作效率。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在职培训”的方式,并结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二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三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哈密地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转变发展理念,促进地区医疗卫生发展主要方向由“着重看病”向“着重防病”转变。近年来,借助河南省卫生援疆契机,投入援疆资金9192万元首先开展了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切实加强了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形成了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妇幼保健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解决地区“看病贵”问题,降低地区各族群众就医负担是哈密地区深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主要目标之一。自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哈密地区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活动等措施,改变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习惯,转变“以药养医”观念。通过大力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地区乡(镇)卫生院门急诊次均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住院次均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门诊就诊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1%,基层医疗机构用药逐步趋于规范、合理,城乡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用药负担明显降低,健康保健意识明显增强。
五是新农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哈密地区高度重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每年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列入地委、行署“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中重点落实。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地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巩固和完善。尤其是近年来实施了新农合补充大病医疗保险、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新农合“一卡通”系统建设和即时结报等工作,使基层医疗机构住院较往年同期增加了98%,补偿比例提高至112%,实现了乡级定点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免费医疗,并提高参合农牧民大病保障水平至医疗费用15万元以上,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同时,加强了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力度,方便了参合农牧民看病补偿。
六是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始终以“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将群众满意度始终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加以落实,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负担,努力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目标,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体制机制问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总之,哈密地区农牧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彰显哈密特点,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今后,哈密地区将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扩大农牧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取得成效,立足大局、着眼长远,务求改革实效,切实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这一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深入推进。
(李苗苗)
[编发:马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