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新疆卫生人才网 > 哈密 > 正文
不断深化医改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
来源:哈密地区卫生局 更新:2013/8/8 字体:

不断深化医改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李克强
)


 11月16日出版的2011年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重要文章《不断深化医改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文章深刻指出了当前深化医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医改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并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改革重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对推进医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题记


不断深化医改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李克强)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推进医改,但在改革中都遇到重重困难,有的甚至举步维艰。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行动,是维护十几亿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建设、扩大内需的重大发展工程。医改实施两年多来,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为下一步改革打下了好的基础。同时,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2020年医改的总体目标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着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继续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医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2009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医改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框架和政策措施。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了医改的五项重点任务。这两个文件的制定出台都经过了深入调研、认真讨论、反复协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医改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同配合,克服起步阶段的种种困难,使医改各项任务不断推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医改的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基本医疗保障面大幅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三项制度不断健全,近600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妥善解决,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合计已达12.8亿人,全民基本医保惠及全国95%左右的人口。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0多个县级医院和3万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建设,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养规划启动实施,为中西部地区基层机构免费培养了约1万名医科学生,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了2万多名执业医师,培训在岗医务人员达数百万人次。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均经费标准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受惠面明显扩大。四是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已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层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门诊药费、住院费用相应降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及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有序开展。五是卫生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2009—2011年共新增医改资金3318亿元,各地相应加大了医改资金投入,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大幅度增长,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连续下降,群众就医负担初步减轻。
  总的看,我国医改起步扎实,发展势头良好,推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加强了社会事业建设,也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改革的实践表明,医改的理念、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也借鉴了国际成功经验。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改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长期存在的基本医疗保障短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和“以药补医”等矛盾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相当突出。同时,各地改革进展仍不平衡,一些地方医改政策和资金落实不到位,机制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现在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持续前行,才能巩固和发展前一阶段的改革成果,取得更大进展。做好当前改革工作,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对于基本完成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乃至实现2020年医改总体目标都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新要求。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深入推进医改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首先,深入推进医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在这个阶段上,群众越来越重视医疗和健康问题,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更多期待。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主要指标有三项,即人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其中反映健康水平的指标居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5岁。但目前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还不足,个人医药负担过重,群众意见较多,社会也十分关注。尤其是农村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他们之所以贫困,除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外,很多是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城镇不少困难群众也为疾病所困。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是人民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存在的困难,把医改这一涉及人人的重大工程切实建设好。
  第二,深入推进医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医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构建群众看病就医的安全网。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群众健康,而且能够缓解群众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增加人们即期消费,从而实现扩内需、转方式、促发展。过去医保制度不健全,一些群众有病看不起、不去看;现在随着医保制度不断完善,看病人数大幅增加,医疗卫生需求明显释放。人的生命最为宝贵,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也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由于存在“以药补医”,导致一些医院开大处方、过度用药包括不当使用抗生素,长此以往就会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种状况必须扭转。我国人口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等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因素也在增多,需要妥善应对。通过深化医改,可以更好地为群众防病治病,增强群众健康素质,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
  第三,深入推进医改,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重要变革。医药卫生与经济社会密切关联。深化医改不仅涉及经济领域改革发展,而且涉及社会领域改革发展。一方面,医药卫生是重要的社会事业,关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又是重要的服务业,对老人的医疗服务是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服务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或超过10%,其中美国达到16%;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也达到6—8%,而我国目前的比重尚不到5%,卫生事业和医疗产业发展的前景广阔,在保基本的同时开发非基本领域的潜力很大。在医改中,政府增加的投入,主要用于中低收入群众,这实际上是对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既解决疾病防治的基本需求和群众用药的公平可及,又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人事、收入分配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建立规范的基本药物采购制度,促进医药产业优化重组和结构调整,将对整个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产生深远影响;探索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等有效形式,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调动社会力量办医积极性。总之,医改是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应当看到,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卫生事业需要不断改革发展。同时,社会各界对医改很关注,人民群众期待见到实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也要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还应看到,深化医改存在许多有利条件,有长期以来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累的经验,有持续增强的综合国力,有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定能够推动医改不断取得成效,逐步实现改革目标。“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上下一心、开拓进取、只争朝夕,坚定不移地把这项重大改革实施好,走出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式解决办法的路子。
  二、凝聚共识,科学把握医改的主要思路
  推进医改的过程,是一个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化认识规律的过程。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明确了改革的思路,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这是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揭示了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和本质要求。面向全体人民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具有鲜明的公益性质。在推进医改中,必须着眼于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医改的核心理念。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由政府统一组织、个人适当投入、向全体居民公平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安排。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制度创新。基本医疗卫生,包括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常见病和多发病等基本医疗服务、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目前,我国城乡和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尚不平衡,政府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投入还不足。通过医改,采取多种措施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制化、制度化,包括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惠及十几亿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这体现了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的性质,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打下了制度基础。
  二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这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路径。这次医改的最大特点,就是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基本医疗卫生的职责由政府履行,也可以由政府向市场购买部分服务;非基本医疗主要交给社会去办,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调节。
  保基本,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做好保基本,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保障标准,有效提供保障服务,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如通过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三项制度,使基本医保覆盖面逐步扩大,政府对个人补助标准逐步上升,病人住院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体现了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在做好保基本的同时,也要促进非基本医疗服务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选择性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适应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而且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更好地保基本。
  强基层,就是要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现在卫生事业“基层不强、小病大看”的状况尚未扭转,基层机构薄弱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经验表明,把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放在基层,既能体现预防为主、方便居民防病治病,又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做好强基层,必须做到工作重心下沉,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同时,还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模式,引导基层机构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在健康管理、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中发挥主体作用。要采取加强基层机构建设、提高基层看病报销比例、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使更多居民不出乡村、不出社区就能看病,使基层机构成为群众就医的首选之处。
  建机制,就是要建立起既体现公益性、能够增强服务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机制的建立,对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更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可持续性。无论是保基本,还是强基层,都必须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改革,从制度上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出安排,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激励和约束的关系,可以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促进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要健全基本医保、基本药物等新的框架制度,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新的运行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新的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卫生法制建设,为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抓住当前医改不断深化的有利时机,把增投入与建机制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建机制上下更大功夫,把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建立起来。
  三是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医改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医改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一是从保基本到多元办医的渐进。医改初期,主要是强基固本,采取重点改革措施,切实弥补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发展的“短腿”。把城乡居民的基本需求保住了,才能在非基本领域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逐步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更好地适应居民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二是从强基层到大医院改革的渐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面向群众,从基层入手推进改革,有利于破解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加强薄弱环节,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问题,减轻城市大医院的压力,为整个公立医院改革创造条件。同时,积极推进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开展。这种从保基本、抓基层起步,最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与多元办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做法,有利于医改积极稳妥向前推进。
  深化医改需要整体推进,也需要突出重点。五项重点改革任务有了突破,就可以带动整个医改向前推进。如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是整个医改的重点任务,也是基层医改的关键环节。推进这项改革,不仅可以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而且有利于构建新的药品供应和保障体系。此外,每项改革在不同阶段上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基本医保制度建设,前期主要任务是扩大覆盖人群,当前的重点是提高保障标准,今后要着力推进创新管理体制、改善经办服务等改革。只有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才能事半功倍,使医改的效果叠加扩大。
  医改千头万绪,更需要通盘谋划、系统安排。医改之初,国家不仅规划了到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蓝图,而且提出了近期重点改革实施方案。这样做,既明确了医改的方向和路径,有利于保证改革持续推进;又可以让群众得到实惠、医务人员受到鼓舞、监管人员易于掌握,政府推进有抓手,有利于改革尽快取得实效。同时,在推进五项重点改革中,坚持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兼顾供方和需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关系,体现了远近结合、综合推进的改革策略。
  统筹推进医改,还体现在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上。在医改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根本。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提供基本服务,是改革的措施。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就医环境,更是改革的措施。一方面,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设施上不去,没有好的行医条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就地就近看病就医的需要。另一方面,如果只注重盖楼房、买设备,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再好的设备也难以提高服务能力。这次医改中,实行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两手抓,把人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培养培训全科医生,促进了医药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给广大群众带来了福祉。
  三、突出重点,把医改不断推向深入  
  当前,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时期,是完成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任务的攻坚时期,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起步与展开的衔接时期,对于探索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十分关键。我们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改工作的一系列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这些改革事关全局,是整个医改的重点难点,也是改革攻坚的主要方向,必须集中力量抓紧抓好。
  (一)以推进全民基本医保为目标,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基本医保关乎国运、利及个人、惠及子孙,它一头连着“需方”,一头连着“供方”,与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药品保障供应体系密切相关,是医改的关键环节。从世界范围看,目前有130多个国家通过建立医保制度解决居民看病就医问题。大多数发达国家已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医保体系。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也在通过医改实施“大众医疗保险计划”。我国深化医改,把建立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构筑社会安全网作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内容。在改革中,健全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等制度,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商业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探索,构成了全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框架,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实现全民基本医保。今后,要继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高水平、扩大成效,不断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
  推进全民基本医保,必须适应人民群众就医的需要,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要在近年来多次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的基础上,继续减轻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保证最高支付限额达到5万元以上,并切实做好基本医保与大病救助的衔接,重点加强对一批大病的救助保障,普遍开展基层门诊统筹,既提高保大病的水平,又使看小病有一定保障。要推进医保基金统筹,加快实现地市级统筹,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级统筹,增强统筹调剂功能。加快建立以农民工为重点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异地就医结算办法,探索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促进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结合。健全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进医保经办服务,推广即时结算,方便群众报销。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扩大覆盖人群,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切实提高防病能力,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二)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以药补医”是影响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这次改革,首先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从基层做起,逐步破除“以药补医”带来的弊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既涉及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也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转,还涉及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牵一发而动全局。如果仅靠单项推动,往往会按下葫芦浮起瓢,甚至引发新的矛盾,制度即使建立起来了也难以持久。因此,要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切入点,推动基层机构综合改革,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抓住规范采购这个关键环节,认真落实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供应及时、安全有效,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当前应特别注意保证药品质量。同时,要推进基层机构综合改革,深化绩效工资、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改革,建立新的药品采购机制、补偿机制、用人机制、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基层机构服务水平和效率。为此,要加大对基层机构综合改革的财政投入,发挥医保支付资金的重要补偿作用,逐步调整服务收费项目,确保基层机构正常运转。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密切相关。要继续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在方便农民看病、防控重大传染病、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发挥着“网底”的作用。在基层机构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要实行乡村联动,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保证村卫生室正常运转,保障村医获得合理的收入,确保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不破。
  (三)以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探索公立医院发展的新模式。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目前,公立医院床位数占全国医院床位总数的89%,门诊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均占总数的92%。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有许多问题反映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成果也要通过公立医院改革来巩固。公立医院改革不到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不明显缓解,医改的成效、政府的投入、群众的实惠、社会的评价都会大打折扣。所以说,公立医院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医改的重要风向标。探索改革的路径,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要坚持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步伐,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善医院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寻求公立医院改革的拓展、深化和突破。
  健全分工协作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上下联动的重要举措。要统筹规划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协作,采取派出人员、巡回诊疗、帮助培训、双向转诊等方式,提升县乡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同时建立有序的疾病分级医疗机制。县级医院覆盖9亿多人口,是连接大医院与基层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一环,改革提升县级医院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加快县级医院改革试点步伐,逐步消除“以药补医”,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积极推进综合改革,继续加大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好县域龙头医院的作用。
  推广便民惠民举措,是公立医院改革内增活力的基本要求,其本身也是改革的具体措施。要在引导普通病患者就近到基层机构看病的同时,在城市大医院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围绕改善病人就医感受和就医环境,创新医院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推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增强服务能力,优化和再造诊疗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推行“一卡通”、“一日门诊手术”、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缩短病人等候时间、预约挂号等多种办法,给群众看病提供便利。还要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逐步解决劳务价格不合理等问题,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构建多元办医格局,有利于激发公立医院改革的内生动力。要认真贯彻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要求,抓紧清理和修订相关规章办法,消除政策障碍,实行同等待遇,加快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外在推力。同时,建立良性竞争机制,搞好医疗市场监管,保障多元办医健康发展。
  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近期五项重点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标志着医改阶段性任务取得重要进展。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实现到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必须认真总结两年多来医改的经验做法,抓紧制定“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要巩固全民基本医保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各项制度的衔接并逐步整合。要巩固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改革,健全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分配制度和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以病人为中心大力改进公立医院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推进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要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实施并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积极预防重大疾病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医改是惠及全民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凝聚着广大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和心血汗水。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加强医德修养和医风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关心和关爱患者,尽力为群众防好疾、看好病、服好务,并使医务人员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而逐步提高。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源投入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引导社会舆论宣传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营造尊重医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医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十二五”时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继续把深化医改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重点任务,落实政策措施,着力实施好医改这一重大民生和发展工程,不断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本文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在全国深化医改工作会议、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第九次全体会议等会议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相关文章
 梧州卫生网:市医改办主任谢英到富民社区卫
 长春卫生人才考试网:关于印发《长春市卫生
 东城区人民卫生网:东城区卫生系列系统面向
 山西医药卫生人才网:办公室转发卫生部办公
 上海卫生人才考试网:吃四季豆要炒熟 市卫生
 江北区卫生信息网:2014年度宁波市江北区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