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上海卫生人才网 > 正文
有关第二届国医大师推荐人选情况的公示
来源: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更新:2014/4/21 字体:

  经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现将我市推荐的石仰山、朱南孙、刘嘉湘、陆德铭等4位同志(按姓氏笔画排序)有关情况公示如下,公示期为2014年4月4—11日(五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有关问题可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反映。

  联系电话:23117935

  上海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

  2014年4月4日

 

  石仰山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石仰山,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名誉院长。1931年3月出生,1950年师从父石筱山学习中医伤科,同时师从黄文东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内科,1955年正式开业行医。师承(相当本科)学历,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主要事迹如下:

  在石仰山的率领下,石氏伤科以科研、临床为两翼,不断地对石氏伤科历史渊源、学术理论、诊治特色、系列药品等进行研究与开发,并以石氏伤科外用药之精华——三色敷药的开发为突破口(已开发为石氏伤膏-现名复方紫荆消伤膏,国家三类外用新药),建立三个课题小组,开设六个专科专病特色门诊,申请课题十余项,同时特聘石氏其它代表性传承人:施杞教授、石印玉教授等为顾问,开设专家门诊,成绩斐然。目前石仰山团队共有15人,拥有床位50张,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

  石仰山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他强调伤科治疗内外并重,“十三科一理贯之”,以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的整体观指导伤科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石氏伤科理法方药体系。理论上,确立了石氏伤科“三十二字”的治病思想,即“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诊治上,突出骨折损伤内治三期治疗、伤筋三辩理筋六则治疗、内伤病变定位定性治疗、陈伤劳损辩证求因治疗等。用药上,擅长气血兼顾、注重兼邪、突出痰瘀、内外并重,脾肾同治,治病求本。内服配伍强调君臣佐使,尤以药对运用而屡建奇功,外用之剂配伍讲究辛窜走窍之品,注重剂型改革,疗效颇著。先后研制出石氏伤膏(现名复方紫荆消伤膏,国家三类外用新药)、椎脉回春合剂、石氏接骨片等一系列名方验方。手法上,石氏认为“手法是医者用双手诊断和治疗损伤的一种方法”,并将手法运用于伤科疾病的诊断,比摸患处以了解伤情,诊断后以“稳而有劲、柔而灵活、细而正确”的手法要领施以治疗。石氏手法一般常以十二字决为用,即“拔、伸、捺、正、拽、搦、端、提、按、揉、摇、抖”。

  石仰山先后带教邱德华、李浩钢、林定坤、苏海涛、丘青中等全国各地多位学术继承人。并于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12年获得“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石仰山先后编撰出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石筱山石仰山卷》、《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石筱山石仰山卷》、《石仰山谈软组织损伤》等多本专著,发表《伤科的辨证论治》、《关于筋骨和肝肾关系的理论探讨》、《自制愈伤糖浆的临床疗效100例调查报告》、《骨质增生》、《石筱山对骨折延缓连续的治疗经验》、《骨折论治》、《牛蒡子汤在伤科中的应用》、《石氏理伤手法谈屑》、《消散膏治疗网球肘50例》、《网球肘的防治一一活血镇痛膏治疗网球肘腱鞘炎336例》、《论损伤血瘀》、《伤科用药举要》、《中医伤科对骨质增生的认识和治疗》等论文五十余篇。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石仰山先生先后主持完成多项课题研究,如“椎脉回春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骨密1号骨密2号(脾肾同补)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石氏伤膏’剂型改革及临床研究项目招生简章”,“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反应与修复关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其中一项科研成果(石氏伤膏)1999年获得卫生部三类新药批文,二项课题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www.med126.com等奖,三项课题获黄浦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石仰山被推荐选举为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伤科学会主任委员,聘为中国中医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上海市龙华医院脊柱病研究所顾问等。

  石仰山积极参政议政,曾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多届黄浦区政协副主席,他积极献计献策,对促进本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建议”及“关于解决卫生系统职工住房困难”等提案获得优秀提案奖。

 

  朱南孙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朱南孙,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主任医师,1921年1月出生,1944年7月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近70年,1942年7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毕业,大学学历,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首批名中医,2009年被评为全国中医妇科名师,第一、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事迹如下:

  朱南孙先生幼承庭训,学有渊源,1942年毕业于其祖父创立的新中国医学院,1944年起独立设诊,1952年随父同入上海市政府开办的第一家中医门诊所(后改为第五门诊部,即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前身)工作。朱氏妇科为国内深具影响力的流派,门人众多,流源甚广。其肇基于南山,发扬于小南,集大成于南孙。南孙先生不仅勤于临证,更善于总结发挥朱氏妇科理论与临床学术之精粹,使其成为沪上及全国著名的中医妇科流派。

  学术上古今借鉴,扬长避短,衷中参西,追求创新。总结妇科临床药对104个,在传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为诊治妇科疑难病证创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逐渐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临床证治四法“从、合、守、变”,尤其精于痛经、月经病、不孕症等疾病,疗效显著,为病家称赞,为内同行所重。总结而成的朱氏妇科验方“加味没竭汤”、“紫蛇消瘤断经汤”、“将军斩关汤”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其中治疗重证痛经的“加味没竭汤”以其独特疗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通过科研成果鉴定,先后研发加味没竭片,蒲棱理气止痛合剂等院内制剂,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30余年。

  朱南孙教授著述丰富,其主要著作有《朱南孙医案四则》、《中医妇科临床手册》、《朱小南妇科经验选》、《妇科病的中西医治疗》、《女科调经要旨》等。尤其是集朱氏妇科精萃的《朱小南妇科经验选》付梓,使朱氏妇科最终汇集成系统,该书广泛传播于海外,日文版已在海外发行,朱氏妇科验方也被纳入英文版美国中医学校教材。朱教授编撰的《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一书,将朱氏妇科经验得以进一步发展提高,使朱氏妇科成为我国近代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流派。朱南孙教授也因此而享有“三代一传人”之美称。

  朱南孙教授近年整理出版了《朱南孙膏方经验选》,全面地展示了朱氏膏方的精髓所在。2011年参与编撰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与复发”被纳入由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四部门联合出版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10000个科学难题》。

  朱南孙教授晚年致力于学术流派传承工作,2009年起担任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导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和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研究工作室负责人,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朱氏妇科临床传承研究基地项目负责人。

  朱南孙教授勇于创新,曾承担“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科研创新屡次获奖,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在朱南孙教授学术思想的影响下,通过妇科同仁的共同努力和辛勤耕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成为了全国中医妇科医疗协作中心、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打造国内一流学科,在新时期光大了朱氏妇科的影响力。

  朱南孙教授不但医术精湛,医德尤其高尚,她待病人如亲人,诊病时和蔼亲切,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待同道、同事谦虚宽容;待晚辈、学生言传身教,关心倍至。朱教授重名节而淡名利,甘于付出不求索取,仁心博爱,有口皆碑。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时,多次捐款,赈灾帮困,传为美谈。

  朱南孙教授像一面旗帜,用自己近七十年的临证经验和高尚圣洁的行为,为我们诠释了医者的职责、使命和医德。

 

  刘嘉湘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刘嘉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1934年6月生,1950年2月参加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52年,1962年7月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毕业,大学学历,1995年被评为首届上海市名中医,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事迹如下:

  首倡“扶正治癌”大法。20世纪60年代,中西医治癌均以“攻、杀”为主,疗效不佳。刘嘉湘根据肿瘤病因病机和临床经验,1972年在全国率先系统地提出中医扶正法治癌的学术观点和方法,认为正气虚损是癌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病机演变的关键,强调“以人为本”,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培植本元,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抑制肿瘤,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达到“除瘤存人”、“人瘤共存”目的,开创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思路、新方法,中医特色鲜明,扶正法已成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指导原则。从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套以扶正法为主治疗各种肿瘤的经验和方法,尤擅治疗肺癌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淋巴瘤、脑瘤等及内科疑难杂病,疗效显著, 50余年来诊治癌症患者50多万人次,目前仍坚持每周4个半天门诊。长期承担大量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并担任中央保健医疗会诊专家,得到中央和上海市主要领导的肯定。他40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会议做学术报告和为国际知名人士会诊,享誉国内外。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扶正法治癌机理进行研究,在国内最早揭示了扶正方药不仅具有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且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证实了扶正法治疗肿瘤的“双重”作用,为中医药治癌作用机理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中医扶正法治疗晚期肺癌临床疗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1981年以来,先后主持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研究国家科技攻关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重大科研课题多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显示,扶正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肺腺癌治后中位生存期及5年生存率为国内领先、达国际先进水平。扶正治癌系列研究获省部级成果奖11次,其中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1次,国家卫生部科技成果奖甲级奖1次,省部级二等奖6次。以第一作者发表主要学术论文60篇,论文被引用2255次。

  建立《肺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推动中医肿瘤学科发展。该标准被编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被“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及孙燕、廖美琳主编的《肺癌》等引用。创立的龙华医院肿瘤科从他一个人的专科门诊开始,目前年门诊量26万人次、床位250张,已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全国开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医疗与科研的最大基地。

  传承育人,人才辈出。培养硕博士31名,博士后1名、师带徒15名,高级西学中2人,大多已成为国内中医肿瘤专业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其中3名学生成为上海市名中医。主持的“全国名老中医刘嘉湘传承工作室”2009年被授予“全国首届先进名中医工作室”称号。

  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自主研发国家级治癌中药新药3种:治疗肺癌的金复康口服液、芪天扶正胶囊,首创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药外贴治疗癌性疼痛的蟾酥膏(蟾乌巴布膏)。其中金复康已被美国FDA批准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领导参与专业学术团体,推动中医肿瘤事业发展。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委员会等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肿瘤学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特邀评审员、国家新药评审专家等职,为推动中医肿瘤事业的发展努力工作。

  50余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2次)、上海市劳动模范(2次)、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医学荣誉奖等,2004年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政府授予“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陆德铭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陆德铭,1935年7月生。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外科主任医师。陆老生性敦厚敏达,早年师从外科大家顾伯华老先生,续其薪传,为国内著名中医外科学家。曾任上海中医学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1995年为首届上海市名中医,第二至五届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委。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教育部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事迹如下:

  陆德铭从医五十余年,深得顾氏真传,且不断传承创新,坚持疗效为重,医泽广被。对乳腺病、甲状腺病、疮疡、皮肤病、毒蛇咬伤、急腹症等疾病之诊治,多有建树。主张治病求本、“治外必本诸内”,重扶助正气,以益气扶正为治本之法,屡建奇功;注重调燮阴阳,通权达变,常以阴药治阳病、以阳药治阴病,每获奇效;在急腹症临诊中,传承恩师经验,强调“通、润、辨、变”四字法则,主张外治、内治相结合,常得神功。陆师于传承中注重创新,形成独到经验,强调中医外科诊治首先辨病,在辨病基础上进一步辨证,辨病与辨证两者结合,相辅相成,使诊断治疗更加精确,这一临诊思维方式已成学界共识。

  陆德铭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更在乳腺疾病防治及毒蛇咬伤的救治方面独树一帜。早年他在上海市郊农村开展中医工作,临诊救治被毒蛇咬伤患者,提出毒蛇咬伤中毒程度评估十要点,以清热解毒、通腑利尿为总则,内服外敷相结合治疗毒蛇咬伤,每挽危急于一线,被誉为“毒蛇咬伤治疗专家”。为今日龙华医院“毒蛇咬伤救治绿色通道”打下坚实基础。其所提出毒蛇咬伤中毒程度评估十要点,已成救治毒蛇咬伤病人临床准绳。陆师尤对乳腺病中医防治最有心得。70年代中期在恩师顾老先生带领下,重点钻研乳腺疾病的中医认识规律和治疗方法。认为乳房的生理病理与脏腑经络功能、气血盛衰密切相关,冲任为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之海,脏腑功能失调、血气失常均可导致冲任失调而生乳病。治以调摄冲任为大法,并突破以往单一从肝论治,提出补肾温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均可调摄冲任的观点。他首先确立粉刺性乳(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名、病因病机,阐释其诊治规律,改进手术方法,总结出外治、分期内治相结合治疗方案,具有复发率低、外形损伤小等特点,治愈率达95%以上;首倡调摄冲任法治疗乳癖,以调摄冲任、疏肝活血立法研制的特色制剂“乳宁冲剂”使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到93%以上;以益气养阴、调摄冲任为大法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抑制复发转移的发生。由于疗效突出、特色显著,其创建的龙华乳腺科已成为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卫生部重点专科,国内外患者纷至沓来、一号难求,得到业内高度评价。

  陆德铭先后主编教材、著作12部。其中《中医外科学》六版教材、《实用中医乳腺病学》、《实用中医外科学》等著作对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80年代初,他最早创立中医外科实验室、中医乳腺病研究室,于此基础上建立中医外科研究所。中医外科实验室现为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陆师重视学术传承、提携后学,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把诸多机会和荣誉让给后人。培养博士生25名、名老中医师承班及西学中班学生10余名,其中已有17人担任了全国各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医外科、乳腺科、脉管病科的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获多项国家中管局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

  陆德铭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医术日臻,但始终淡泊名利,心系病家。他常年坚持门诊早到半小时、晚走半小时,接待更多病人;他十五年坚持每周一次到市郊卫生院为农民看病,送医下乡。其待患如亲高尚医德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

相关文章
 姜堰国家卫生信息网:2013年度医师执业资格
 平湖医药卫生人才网:关于召开卫生系统创建
 上虞区国家卫生人才网:绍兴市人大常委会主
 辽阳卫生考试网:市政协领导到二院调研医药
 桐乡医药卫生人才网:201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
 镇海区卫生考试网:2014年度下半年镇海区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