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平片最常选用的位置是后前位和侧位。
1.颅骨儿童较薄,成人较厚,分内、外板及板障3层。内、外板为致密骨,呈高密度线状影;板障位于内、外板之间,为松质骨,密度较低。6岁以前常不能区分内、外板结构。
2.颅缝与囟门颅盖骨骨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及人字缝,X线呈锯齿状线样透明影,儿童期较清楚。囟门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不规则多角形透明区。颅缝及囟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窄闭合。
3.颅壁压迹
(1)脑回压迹是脑回压迫内板而形成的局限变薄区,X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其显著程度与年龄有关。
(2)血管压迹包括脑膜中动脉压迹、板障静脉压迹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med126.com、蛛网膜颗粒压迹,后者呈边缘清楚而规则的低密度区,对称性位于额顶骨中线两旁约2cm,直径多在0.5-1.0cm。
4.蝶鞍位于颅底中央,前以鞍结节、后以鞍背为界,侧位显示清楚,正常前后径7-16mm,平均11.7mm;深径7-14mm,平均9.5mm。
5.岩骨及内耳道岩骨可于后前位片上从眶内观察;正常内耳道呈管状低密度区,位于岩骨内,内耳道口居内端,两侧基本对称,大小相差一般不超过0.5mm,宽径平均为5.5mm,最大为lOmm。
6.颅内生理性钙斑松果体钙斑侧位居鞍背上后方各3cm,正位居中线0.5cm以下;成人显影率高达40%,可根据其移位方向判断占位性病变的大致位置。大脑镰钙斑正位居中线,呈三角形或带状,显影率近10%。床突间韧带钙化及侧脑室脉络丛钙斑显影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