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科隶属生物科学系,现有教师33人,其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18人,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21人,博士在读6人,客座教授1人(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该学科2002年被评为学院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确定为院级一类精品课程。1998年开始与
河北医科大学免疫学、本院病理学与
病理生理学、外科学及
流行病学等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 2003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病原生物学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2004年硕士点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30余名,至2007年7月,已向社会输送硕士毕业生27名(其中3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近3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市重点攻关科研课题30余项,可支配研究经费100余万元,获省部科研或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各种学术论文100余篇,合编教材18部。
主要研究方向:
1.病原生物的超微结构及药物作用机理研究 本研究方向研究致病性寄生虫的超微结构和体外药物的杀虫机理,为寄生虫的诊断和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免疫学诊断与防治 本研究运用免疫学原理,研究和开发常见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的特异性诊断和免疫学治疗方法。
3.病原性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和病毒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方向从分子水平研究与人类感染性疾病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耐药性产生机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防治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4.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致癌机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在癌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产物诱导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进而研究其诱导细胞癌变的信号传导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本研究方向可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治疗学、肿瘤学等领域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5.抗感染免疫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病原生物保护性抗原编码基因结合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构建基因工程疫苗。
6.人类疾病相关新基因及基因多态性研究 采用分子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人类疾病相关新基因的克隆、表达、结构与作用机理;用SNPs技术研究人类重大疾病基因的多态性。目的是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诊治措施、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本方向与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合作培养研究生,本研究方向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院重点课题资金的支持。在读硕士2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名,其中1名考取了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
7. 细菌性疾病及免疫防治技术 本研究针对动物频繁发生的细菌性、病毒性等感染性疾病,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从病原生物中提取重要的共同保护性抗原或克隆抗原基因,应用药剂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病原生物疫苗,实现感染性疾病的免疫防治,为动物及人类疾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方向获得了唐山市科技局重点项目资金的支持,在读硕士1名。
8.临床难治性疾病基因多态性研究 复杂疾病是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疾病,多为常见病,且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疾病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病原生物感染、自身免疫有关.研究免疫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复杂疾病的关联,将对易感主基因的确认、进一步阐明发病机理、早期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9.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抗血栓药物的研制 本研究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枯草杆菌属—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筛选、粗制纳豆激酶的纯化、溶栓作用的机理研究并进一步开发研制成新一代溶栓制剂,为临床上合理应用提供必需的理论依据。
10.病原性疾病的免疫耐受机制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疾病免疫耐受机制,为其防治及疫苗研制提供依据。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11.抗菌肽的基因工程研究抗菌肽的基因工程 本研究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将抗菌肽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重组后转入酵母表达载体中进行表达,以得到大量的表达产物进行相关功能的深入研究。
12.基因多态性与感染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 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理,致病性及预后。
13.病原微生物耐药机制 主要研究方向是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包括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趋势,病原微生物多重耐药机制检测,及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其携带耐药基因等。
14.溶栓药物纳豆激酶基础与应用研究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纳豆杆菌进行高效菌株筛选,提取的纳豆激酶为心血管保健品,并可生产新一代的抗栓药物。
15.临床免疫学和遗传免疫学 主要从事各种免疫分子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免疫相关基因与疾病相关性方面的研究。如细胞因子及其受体、黏附分子及其配体、CD分子等免疫分子以及细胞凋亡、不同病原体检查等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基因与疾病关系探讨。近几年重点研究TH1和TH2细胞因子、细胞凋亡、HLA基因等在煤工
尘肺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6.肿瘤分子
药理学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探索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型靶向药物。
17.新型报告基因系统的研制 应用的主要实验技术有质粒构建、报告基因分析、印迹技术、RT-PCR、ChIP以及Co-IP、Pull-down等。
18.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是目前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方向采用适当的筛选模型,对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筛选。对于有活性的研究材料,分离纯化出活性成分,并利用核磁共振等手段鉴定其结构,以发现有价值的药物及其它活性先导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