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开展多器官联合移植,施行肝肾联合移植25例,为国内移植数量最多,其中最长生存已13年,创国内存活最长记录;施行胰肾联合移植,现最长存活18年,目前患者肾、胰功能均正常,创亚洲最佳纪录。基于良好的疗效,多器官联合移植被卫生部列为推广项目。20年来致力于创新外科理念与技术,在国内率先采用非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在国内率先采用不放置T管、前壁间断后壁连续胆总管-胆总管端端吻合的胆道重建技术
www.med126.com,有效降低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在国内率先将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
重型肝炎患者肝脏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
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的“杭州标准”,扩大了肝癌肝移植受体入选范围,挽救了一大批终末期肝病患者。开展保留部分肝中静脉的活体左半肝移植和不包括肝中静脉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在移植中创新性桥接V、VIII肝静脉技术保证了供受体的安全。创新性地使用小剂量乙肝
丙种球蛋白(HBIG)联合拉米呋啶(LAM)预防方案,在大大减低费用的同时,使得一年乙肝复发率从27.4%降为13.5%,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Liver Transplantation》,被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引用。肝移植与多器官移植技术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www.med126.com,因此,郑教授领衔完成的“胰十二脂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和“肝移植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分别于1996年和2008年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荣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及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并于2003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郑教授是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顾问,并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编审专家参与世界胃肠病组织WGO《国际肝癌诊治指南》的制定。郑教授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国内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重要述评,积极帮助印度尼西亚大学附属医院、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国内外兄弟医院开展肝移植工作,向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进行技术辐射和技术支持。
在基础研究方面,作为首席科学家连续主持我国器官移植领域2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分别为“移植脏器慢性失功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2003-2008),“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2009-2013),2009年起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肝癌抗复发转移治疗临床新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此外,承担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1项,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1项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iver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教育部规划《外科学》五年制、八年制及专升本教材, 主编《肝脏移植》、《胰腺移植》、《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等移植专著;2002年9月创办并主编国内首本肝胆胰疾病领域的英文杂志《HBPD INT》(SCI 收录),2003年11月创办并主编《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杂志。先后培养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生、硕士生共160余名,为我国器官移植和多器官联合移植领域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郑树森教授先后获 “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优秀院长”、“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浙江省医学杰出中青年科技人员”、 “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浙江省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 等荣誉称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