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康利军 |
职务: | 研究组长,PI |
职称: | 研究员 |
学历: | 博士 |
专业: | 神经生物学 |
所属院系: | 基础医学系 |
研究方向: | 神经功能与神经环路;衰老性病变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电话: | 18606504032 |
信箱: | kanglijun@zju.edu.cn |
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康利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信号产生、调制与传导的分子细胞和神经环路机制,及相关神经精神性疾病的病理和药理研究。1996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学院;2006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www.med126.com,导师为徐涛教授;同年赴德国Max-Planck生物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Erwin Neher教授(1991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和Jakob Sorensen 博士(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2007年--2011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X.Z.ShawnXu教授;2011年9月加盟浙江大学医学院,现任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PI。
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n、Cell Metabolism等国际顶级期刊,其他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EMBO J、Developmental Biology和Traffic等国际著名期刊。被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Faculty of 1000等著名期刊媒体配发评论www.med126.com,并受邀为英国生化协会会刊The Biochemist撰写综述文章。近五年在SCI影响因子>10期刊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5篇。
【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从事以下方向的研究:
1. 感觉生成、神经传导的分子、细胞和神经环路机制,及慢性痛、学习与记忆障碍等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分子病理和药理。
2. 环境因素和基因对寿命的调控机制,以及衰老引发神经功能进行性衰退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主要实验技术】
本课题组建立的神经功能与神经环路研究平台系统主要由以下技术组成:
1)分子遗传学技术:DNA重组、RNA干扰、EMS诱变与基因筛选等。
2)膜片钳电生理检测技术:线虫在体神经元记录、小鼠脑片标本记录等。本课题组掌握和发展的线虫在体(in vivo)神经元记录,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活体线虫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是研究神经元功能及神经环路机制的理想方法www.med126.com,目前在国内也是独有的技术。
3)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包括胞内钙动态检测、在体荧光蛋白标记和蛋白表达模式研究等,如:活体神经元GCaMP荧光蛋白Ca2+信号实时监测。
4)光遗传学技术(Optogenetics):通过蓝光敏感的Channelrhodopsin (ChR)通道蛋白或黄绿光敏感的Halorhodopsin (NpHR)通道蛋白,以短促光照控制特定神经元活性(gain-of-function)。此技术配合以在体膜片钳记录、胞内钙动态检测等功能性检测技术,是研究神经元功能及神经环路机制的理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