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爱林:湖北黄冈市浠水县人,博士,基础医学出站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国家转基因安全评价委员会委员,过敏反应实验室主任,千百十人才校级培养对象,专业方向为分子遗传学及变态反应学。1987-1991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1997-2002年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以硕博连读形式获得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何韶衡博士的指导下,在
汕头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攻过敏原的分子克隆、鉴定与改良。2004年8月至今供职于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专职从事过敏原及过敏原性评价与改造研究,方向专一,内容涉及生物技术蛋
白药乃至食品药品的过敏原性问题,目前指导的在读校内外研究生10多名,是重组过敏原及新型免疫治疗制剂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在全国率先开展低过敏原性的研究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同时不断创新,过敏原性评价的准确性与精确性不断提高,保持了该领域的优势。
陶博士曾参加农业领域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各1项。近8年来,开展基础医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围绕低过敏原性过敏原改良与鉴定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作为任务负责人负责国家转基因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任务1项,主攻过敏原性评价;先后主持国家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各1项;市属高校科研项目1项及团队项目1项;作为第二主持人具体负责省级课题2项、市科技局项目1项;作为主持人或指导者承担其他级别的课题1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1项专利成果正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获得省级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及市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提出了“代表性过敏原”及“广谱性免疫调节剂”等学术新概念和“抗原平衡刺激”的假设;创建了抗原性(过敏原性)评价与改良的技术体系;开展重组过敏原的研究
www.med126.com,获得业经改造的嵌合蛋白10多例,为靶向毒素的抗原性评价与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构建了不同炎症动物模型及不同类型的细胞模型,为各种蛋白的过敏原性鉴定提供了有力平台;提出本室过敏原制剂标准化的3项检测标准,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保证。2003年以来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过敏原方面的论文20多篇,国际国内会议论文20多篇(其中1篇被ISTP收录),大会报告多次。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