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马脑脊髓丝虫病
马脑脊髓丝虫病又称“腰萎病”,是寄生于牛腹腔的指形丝状线虫的晚期幼虫(童虫)迷路侵入马、羊脑或脊髓的硬膜下或实质中而引起的疾病。
67、猪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形线虫寄生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是肉品检验的必检项目之一。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称为肌旋毛虫。人、猪、犬、猫、鼠类、狐狸和野猪等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
流行病学:动物旋毛虫病广泛流行,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旋毛虫的宿主范围和感染范围都非常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多种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二是肌肉包囊中的幼虫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
一般认为鼠旋毛虫的感染率较高,猪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来源是吞食老鼠。人感染旋毛虫主要是嗜食生肉或肉品烹调不当,误食含有活的旋毛虫包囊所致。
诊断:法为肉眼和镜检相结合检查膈肌,即当发现肌纤维间有细小白点时,撕去肌膜,剪下麦粒大小的肉样24块,放于两玻片间压薄,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包囊。医学全.在.线.提供. www.med126.com包囊呈梭形,其长轴与肌纤维平行,有两层壁,其中一般含1条幼虫,包囊内的幼虫螺旋状卷曲。但在感染早期及轻度感染时不易检出。
用消化法检查幼虫更为确切。取肉样用搅拌机搅碎,每克加入60mL水、0.5g胃蛋白酶、0.7mL浓盐酸,混匀,37℃消化0.5~lh后,分离沉渣中的幼虫镜检。
ELISA检测血清抗体阳性符合率可达93%~96%。
防治: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300mg拌料,连用10d。
预防:可加强肉品卫生检疫,控制或消灭饲养场周围的鼠类,农村的猪应避免摄食啮齿动物,不用生的废肉屑和泔水喂猪,提倡熟食等。
68、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的细粒棘球绦虫中绦期——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人兽共患病。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马、骆驼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内。
多房棘球蚴终末宿主有沙狐、红狐、狼及犬等,中间宿主有布氏田鼠、长爪沙鼠、黄鼠和中华鼢鼠等啮齿类。
临床表现:棘球蚴对人和动物的致病作用为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及过敏反应等。
预防:关键是禁止用感染棘球蚴的动物肝、肺等组织器官喂犬;消灭牧场上的野犬、狼、狐狸。对犬应定期驱虫,可用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mg;人与犬等动物接触或加工狼、狐狸等毛皮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护,严防感染。
治疗:对绵羊棘球蚴病可用丙硫咪唑治疗,剂量为每千克体重90rng,每天1次,连用2d;吡喹酮也有较好的疗效,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5~30mg(总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25~150mg),每天1次,连用5d。
69、利什曼虫病
利什曼虫病又称黑热病,虫体寄生于网状内皮细胞内,由吸血昆虫——白蛉传播,是流行于人、犬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引起的病症可分为内脏型和皮肤型,其重要致病虫种为:热带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巴西利什曼原虫。
流行病学:犬是利什曼原虫的天然宿主,是人感染热带利什曼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源。
临床表现:皮肤型利什曼原虫病的病变常局限在唇和眼睑部的浅层溃疡,一般能够自愈;内脏型利什曼原虫病更为常见,开始由于眼圈周围脱毛形成特殊的“眼镜”,然后体毛大量脱落,并形成湿疹。
防治:可用锑制剂治疗。
70、浑睛虫病
马混睛虫病的病原可能有4种,即指形丝状线虫、马丝状线虫、鹿丝状线虫和唇乳突丝状线虫,它们的童虫寄生于马、骡的眼前房中引起浑睛虫病。
流行病学:感染幼虫的蚊类吸血时,将幼虫注入马体,幼虫移行时误入眼内,常于眼前房内寄生1~3条。虫体长1~5cm,形态与其成虫相似。
临床表现:虫体寄生引起角膜炎、虹彩炎和白内障。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 .病马畏光、流泪,角膜和眼房液稍混浊。
治疗:根本疗法是用角膜穿刺术取出虫体。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2mg进行皮下注射;甲苯唑每千克体重15~20mg,每天1次内服,连用5d。
更多执业兽医考试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