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资源号 | 1311C0001000000581 |
种质资源名称 | 云南高峰牛 |
种质外文名 | Yunnangaofengniu |
科名 | 牛科(Bovidae) |
属名 | 牛属(Bos) |
种质原产地 | 国家 中国 省(市) 云南 县(区) 乡(镇) |
主产区与分布 | 云南高峰牛,【养鸡最新资讯】又名云南瘤牛,原产于云南南部、www.med126.com西南部和中部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滇池为中心的“滇族”和南部的“百越”等少数民族先民,已饲养高峰牛。现在,本品种的主要产区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县、潞西县、畹町镇,临沧地区的沧源县、耿马县、镇康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景洪县,思茅地区的澜沧、西盟和孟连等县。在主要产区临近县、区和云南中、西部低热坝区、河谷地区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区,历史上也为高峰牛分布区,但由于长期与普通黄牛混杂,目前也不易严格区分。 |
形成历史 | 高峰牛是牛属中的一个热带生态牛种,原产于印度、我国南部及阿拉伯热带地区。云南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为高峰牛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关于瘤牛的起源问题,据Payne(1970)的研究,认为中国瘤牛最初是从西亚向东进入中国,而后再经我国东部和西部移居进入缅甸、泰国、越南、老挝和马来西亚等国。由于瘤牛与普通无瘤黄牛在解剖学的骨骼结构上并无差异,因此从地下化石找到的牛亚科化石中,瘤牛与普通黄牛的原是祖先的化石较难区分,在我国丰富的牛科化石中,至今的确未见瘤牛的祖先--原始瘤牛的化石。然而,建国以来,在云南出土的古代文物中,瘤牛的原型图像确发现不少。近年从沧源佤族自治县发现3000多年以前的岩画中众多的牛和狩猎图像,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先民从狩猎向驯养过渡阶段的生活。在滇池附近的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大量驯化后的瘤牛青铜器铸像,其造型古朴骄健,形象逼真,鬐甲前上方具有高而隆起的瘤,发达的垂皮,圆长而结实的身躯,粗长的尾巴,除了两只向上向内弯曲的巨大长角外,整个形象酷似现存的瘤牛。在古代历史文献中,云南瘤牛也时有记载。《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永昌)徼外焦侥种夷陆类等三千余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即犎牛),均为我国古代对瘤牛主要产区的德宏大部及临沧地区,徼外种夷属西南夷少数民族之一,当时即用瘤牛向朝廷进贡。此外,明朝初年李思聪、钱古训出使缅甸及白夷(今德宏州)期间,根据当地的见闻写下了真实的记录,李本《百夷传》记有“牛有水牛头而黄牛身者;又有牛峰如驼者”。《百夷记略》一书也有“羊有绵羊头而山羊身者,牛有黄牛头而水牛身者,又有牛峰如驼者”。说明在距今五百年的明朝时期,云南瘤牛也是大量存在的。 上述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记载可以看出,云南瘤牛起源于云南是极为可能的,云南是中国瘤牛的重要起源地。中国瘤牛来自西亚之说,其证据是不足的。相反,东南亚、泰、缅、越、老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瘤牛是从我国南部和云南传入则是可能的。在古代,云南居住着“百越”、“百濮”等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驯养的黄牛,主要是瘤牛,其次是驯养水牛。 |
种质类型 | 2:地方种质 |
经度 | 东经97°39′-106°12′ |
纬度 | 北纬21°9′-29°15′ |
功能特性 | 1:高繁殖力 □ 2:高生产力 □ 3:优质 □ 4:抗病虫 □ 5:抗逆 □ 6:耐粗饲 □ 7:耐高温高湿 □ 8:耐高寒 □ 9:耐极端干旱 □ 10:其它 □ |
种质利用 | 1:役用 2:毛用 3: 兼用 4:肉用 5:乳用 6: 竞技、娱乐、观赏 7:皮用 8:其它 |
保存类型 | 1:活体 □ 2:精子 □ 3:卵子 □ 4:胚胎 □ 5:细胞 □ 6:DNA □ 7:其它 □ |
保存方式 | 1:保护场 □ 2:保护区 □ 3:基因库 □ 4:其它 □ |
共享方式 | 1:无偿共享 □ 2:部分有偿共享 □ 3:有偿共享 □ 4:合作研究 □ 5:交换 □ 6:保密 □ 7:其它 □:合作研究 □ 5:交换 □ 6:保密 □ 7:其它 □ |
被毛颜色 | 2:褐色 3:黑色 6:其它 |
皮肤颜色 | 1:白色 □ 2:褐色 □ 3:黑色 □ 4:棕色 □ 5:花色 □ 6:其它□ |
角型 | 2:八字形角 3:无角 |
体貌特征 | 云南高峰牛与普通黄牛在外貌特征、体型结构、毛色、角形及习性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高峰牛最显著的特征是:公牛鬐甲前上方有一大的瘤状突起,状如驼峰,营养良好时,瘤的尖峰可向后或两侧倾斜,有的中间呈一凹槽。一般瘤高为12-15㎝,高者可达18-20㎝。头短,额部宽平或微凹,眼圆大有神,耳朵比普通黄牛长大,安静时往往平伸或下垂;角多粗短,公牛均有角,母牛多数无角,有者也仅寸余,公牛角形可分为长角、短角和“到八字”角三种,亦有角较纤细、软角和七弦琴状者,但不多见。颈粗短,经部肌肉厚实,垂皮十分发达,从下颌前缘开始一直向胸部延伸,在炎热地区,垂皮有延伸至腹部者,叫腹垂。体躯圆长,前躯发达雄壮,后躯呈圆筒形,背腰平直,尻部较平;公牛有较长的阴鞘,从阴囊下部到包皮的整个阴筒均往下垂。尾粗且长,尾帚几乎着地。四肢较细,结实有力,蹄小而坚实。 全身被毛短而细密,有光泽;毛色复杂,常见的有黑、褐、红、黄、青和灰白色六种。 |
体高 | 公牛:115.6±5.0 母牛:107.0±4.8 |
体斜长 | 公牛:129.6±8.2 母牛: 115.0±5.5 |
胸围 | 公牛: 158.5±8.7 母牛: 141.5±6.0 |
官围 | 公牛: 母牛: |
腰角宽 | 公牛: 母牛: |
臀端宽 | 公牛: 母牛: |
尻长 | 公牛: 母牛: |
出生体重 | 公牛: 13.2±2.2 母牛: 13.0±2.2 |
断奶体重 | 公牛: 母牛: |
成年体重 | 公牛:301.6 母牛:213.7 |
哺乳期日增重 | 公牛: 母牛: |
初情期 | 公牛: 母牛: |
性成熟期 | 公牛: 母牛: |
适配期 | 公牛: 母牛: |
一般利用年限 | 公牛: 母牛: |
生命周期 | 公牛: 母牛: |
配种方式 | 1:自然交配 2:人工授精 |
饲养方式 | 1.舍饲 □ 2.全年放牧 □ 3.季节性放牧 □ |
饲养水平 | 1.先进 □ 2.较高 □ 3.一般 □ 4.低 □ 5.较低 □ |
舍饲期补饲情况 | 1.精料 □ 2.精料+秸杆 □ 3.精料+秸杆+青贮 □ 4.其它 □ |
饲养难易度 | 1.容易 □ 2.一般 □ 3.难 □ 3.较难 |
血液蛋白型分析 |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 否 |
QTL 分析 |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 否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 否 |
其他遗传分析 |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 否 |